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2016里约奥运会

随笔:温情一刻 人文力量

2016年08月07日03:57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原标题:随笔:温情一刻 人文力量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8月6日体育专电 随笔:温情一刻 人文力量

   新华社记者公兵、冷彤

   裹挟着诸多质疑和诟病,里约奥运会5日激情开幕。6日的早晨,里约的太阳照常升起。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给人留下很多回味之处,比如杜蒙特和14BIS,比如贫民窟元素,再比如各种文化的交融。但是对我而言,最具震撼力的还是火炬台被点燃和难民代表队入场的时刻。

   贝利、库尔滕……当一众名人被猜测将成为主火炬手时,或许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曾获得雅典奥运会男子马拉松铜牌的德利马会“中头彩”。论名气,他绝对比不上贝利等人,何况他的故事中充满着浓浓的悲情色彩!虽然组委会最初的选择是贝利,只是在遭到拒绝后启用了B计划,但是能够最终选择德利马依然给我们带来了感动。

   2004年雅典奥运会,德利马在最后7公里领先意大利选手巴尔迪尼47秒的情况下,被一个不明身份、闯入跑道的人强行推进路边的观看比赛的人群里……等到他重新加入比赛时,却已经被这起意外打乱了节奏,最终,他仅获一枚铜牌。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授予他顾拜旦奖章,表彰他在面临事故及其后果时展现出的公平竞争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出色表现。但是,悲剧终已铸成。无论怎样,铜牌已经无法改变颜色。

   所以,从德利马在全场聚焦下,点燃主火炬的那一刻起,我们不禁为之动容、为之喝彩、为之鼓掌,一切都是发自内心。我们更为东道主作出这样的选择而感慨,感慨人文的关怀,感慨奥林匹克带来的温情。

   难民,另一个充满悲情的字眼。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报告,2015年,全球因冲突和迫害而被迫流离失所者的人数急剧上升,达6530万人,其中难民有2130万人。他们流离失所,他们颠沛流离,但他们依然有追梦的权利,依然期待活出生命的精彩。奥林匹克保全了他们的尊严,首次在奥运会上组成了难民代表队,让他们的梦想得以延续。当他们行走在开幕式上,微笑、自信地面对世人时,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最好的证明。

   这,同样彰显了人文的力量。

   奥运会赛场从来都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之所。奥林匹克休战是国际奥委会根据古希腊奥林匹克神圣休战传统而设计的一项和平活动。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的三个国王签署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条约,承诺在奥运会举行前后的3个月里各方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以确保古代奥运会参与人员的安全。1993年10月,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了奥林匹克休战的古希腊传统,呼吁联合国各会员国从每届奥运会开幕前一周到闭幕后一周停止一切战争行为。奥林匹克休战让各方搁置争议、远离战争,在奥林匹克这片热土上化敌为友、同场竞技。

   奥运会赛场也从来都是一个不乏温情之所。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坦桑尼亚选手阿赫瓦里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受伤,当他缠着绷带、拖着肌肉拉伤而疼痛不已的伤腿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跨过终点线时,全场肃穆,继而,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那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场面,人们向这位孤独的勇士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当被问及为什么不索性退出比赛时,阿赫瓦里笑了笑,只是轻轻地说:“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类似的场景还出现在伦敦奥运会——哈马杜·吉博-伊萨卡,一位来自尼日尔的选手——出现在男子单人双桨赛艇赛场。当别人都比完后,他还在那里默默地划着,长长的赛道上,留下一道水迹。孤独,但不难过,因为,他获得了25000名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为他的坚持,为他在高手面前一展身手的勇气。他,已俨然成为人们眼中的“英雄”。

   以更快、更高、更强为宗旨的奥林匹克运动,饱含着暖暖的温情和人文关怀,而正是这些温情和人文关怀的存在,反过来愈发凸显了奥林匹克存在的价值,彰显了奥林匹克通过体育团结世界的使命。(完)

(责编:体育实习、杨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