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苦功高的中国团“三无人员”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8月13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单磊 李博闻
在里约奥运会媒体一号村住着一群“非媒体人士”,他们是中国代表团各运动队的领队、队医、体能教练等。因为奥运会严格限制住进奥运村的人数,这些“三无人员”只能在奥运村外驻扎,并想方设法给代表团提供后勤保障。
住在媒体村的“后勤团”大约有30多人,他们不能乘坐运动员大巴来往赛场和训练馆,就自己想办法蹭媒体大巴或者搭乘公共交通;不能进入运动员区域,他们就拿着观众票入场。总局竞技司的李劲松是这些人的“大总管”,也住在媒体村,每天给他们提供门票。和媒体记者一样,他们大部分都是两个人挤在一个6、7平米的卧室里,每天自己泡面填饱肚子,再寻找任何可能的途径给运动队送去保障。
女篮领队薛云飞和女篮体能教练李俊住在一个小屋里,谈起这些天的动向,记者开玩笑:“你们连个证都没有,能干啥?”薛云飞认真地回答:“我们这些天该做的事情一点都没落下。”
领队在运动队里主要的作用是上传下达,做队员的思想工作。女篮这次来的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年轻人,面对各路强手,她们时常会有犹豫和担心。已过不惑之年的薛云飞是个活跃仗义的“老大哥”,队员们都喜欢和他聊天。不能和队员们一起进更衣室,薛云飞就在训练时或者赛场观众席上和队员聊天,给她们解惑,协调、沟通。“老汤(汤姆·马赫,女篮主教练)知道我不住村里还很不高兴呢,他离不了我,”薛云飞半开玩笑说。
女篮刚到里约的第二天就和巴西队打了一场教学赛,薛云飞和李俊两个没有证件的人在奥运村外面转悠了5个小时,最终也没能进入到运动员公园里看比赛。于是,负责球员赛前热身的李俊就“改行”做起了“大厨”。来自四川的李俊虽然在家也不大做饭,但毕竟来自美食天堂,耳濡目染的也有点下厨的手艺,第一天就做出了宫保鸡丁,还一个劲地说“头一次”。“这些天我就是炖汤,鸡汤、牛尾汤,做好了装盒子里给球员送去。球员想吃什么我就做,鸡蛋蔬菜的买来送过去,薛领队也会做菜,我们俩做了送过去,”李俊说。看两人的住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大米蔬菜摆满厨房。
除了做饭,他们另一个任务就是与赛场工作人员搞好关系。奥运会没有证件寸步难行,但还硬让他们闯出路来。“国旗、徽章、小礼品,我们各种送啊,现在都混熟了,去了就让进,”薛云飞说。他们俩每次女篮比赛前,就把准备好的国旗摆在赛场各处。比赛开始后,两人坐在运动员观赛席上,扯破了嗓子喊加油。“我有时候也会带几个球员做拉伸,她们习惯跟着我练,就在赛场过道里,”李俊说。
男篮领队柴文胜也住在这里,之前他和队医李大鹏住一起,后来他们想尽办法弄到一张官员证件,柴文胜就让队医住进了奥运村,因为队员每天需要队医按摩。柴文胜继续留在离运动员村十几公里外的媒体村,而李大鹏则在运动员村房间的客厅里搭了个床挤着睡。“我们的工作不就是保障嘛,有没有证件都要做,”柴文胜说。
住在薛云飞楼上的是两个乒乓球教练,女单冠军丁宁的教练陈斌和男单银牌得主张继科的教练肖战,两位教练每天也是早出晚归。丁宁夺冠那天,新闻发布会和尿检之后都夜里一点多了,实在没辙了,陈斌只好找了一个赞助商临时的工作间,在沙发上蜷了一晚。
薛云飞说:“其实奥运会一直都是这样,条件很艰苦。运动员住的地方比我们还差呢,连热水壶都没有,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说着,从厨房里端出一盆蛋花汤,“没有鸡汤,尝尝我做的蛋花紫菜汤也不错啦。”(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