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滾動

永不言棄的力量 讀《楊三生—--個人的泳壇傳奇》有感

2014年09月01日11:52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永不言棄的力量 讀《楊三生—--個人的泳壇傳奇》有感

他的精神像太陽 他的意志如磐石——讀《楊三生——一個人的泳壇傳奇》有感

   (一)

  他並沒有生長於一個游泳世家,父母親和體育工作“八竿子打不著邊”﹔他的家境貧困,沒有從小被送去系統學習游泳的優越條件,15歲之前一直泡在家鄉潮汕地區的養魚池裡當一隻“小泥鰍”﹔他也沒有當一名游泳冠軍的先天優勢,個子不夠高、甚至被有些教練斷定為有“雞胸”、“耳膜穿孔”、“是當不了運動員的”。……他生於戰亂中的中國,經歷了飢荒,生活的艱辛給他提供了充分的“挫折教育”。

  就是這樣一個在戰亂和貧窮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憑著“永不言棄”的韌勁,最終成為全國游泳冠軍,並在艱難時期打破了著名游泳運動員吳傳玉保持了8年之久的仰泳全國紀錄。

  這是1941年出生、1960年首獲全國冠軍的楊三生的故事。正如他的名字一樣,“三生有幸”,一個所謂“先天不足”的孩子,最終也如鯤鵬擊水,在游泳池中,展翼騰飛。

  (二)

  在京滬高鐵上,我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楊三生的個人傳記《楊三生——一個人的泳壇傳奇》。隔壁座位上的初中小正太不時穿過他厚厚的眼鏡片偷偷地瞄我手裡的書——還一頁接一頁地瞄——我都不好意思不分享給他。我想,在他小小年紀看到這樣的書,再合適不過了——因為這本書,會帶給他,成長和奮斗的力量。

  把書遞給了小正太,遠眺窗外廣袤的平原。我的心,已經被折服了。

  折服我的,不完全是楊三生從一個“先天不足”的孩子成長為游泳冠軍的經歷﹔折服我的,也不完全是楊三生通過水滴石穿的努力打破前輩紀錄的傲人成績﹔折服我的,也不完全是楊三生關於游泳技術的深邃思想……折服我的,是楊三生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看到15歲剛進汕頭體校的三生,除了“一周三次在體校訓練”,還是感覺到缺練,就自己在家裡增加體能的訓練。可是沒有啞鈴,三生就自己突發奇想,做了個“水泥杠鈴”——“用家裡破舊的米篩當 模具……將水泥、沙子、石子和好了往米篩裡灌……一連澆筑了6天”,做了三副水泥杠鈴,在家裡給自己“開小灶”反復練習。

  我看到16歲初中畢業賦閑在家的三生,不敢浪費寶貴的時間,按照體校的訓練方法,每天自己安排訓練計劃。“三生拿出幾年前‘游蕩田野自浪漫’的勁頭,不管風吹雨打,從不間歇……”冬去春來,他又給自己增加水上訓練。三生覺得,即便是“賦閑在家”,隻要努力,天賜的機會永遠都不會消失。

  在進入國家隊初始,三生不適應教練的訓練方法。於是,經過教練批准,三生開始自我訓練。

  “‘自己訓練自己’,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三生覺得。他不跟小組訓練,而是一個人在空空蕩蕩的北京游泳館訓練。他給自己安排了“4*50米,間歇30秒”的大強度沖刺訓練。……在堅持“自我訓練”以后,三生在全國游泳比賽中首獲冠軍。

  在獲得全國游泳比賽冠軍后,在游泳池邊上的小小的溫水池裡,楊三生找到了練習轉身的地方——三生每天就在4米寬的泳池裡來回不斷地翻滾、轉身。每天幾十次、幾百次的轉身……還從這個轉身中悟出了一個“側滾翻”轉身技術。

  …………

  這樣的練習和堅持,不是用百、千這樣的計量單位就可以描述的﹔是幾年如一日,每天成百上千次練習同一個動作,其中的枯燥和乏味,可以想象。可在整本書中,我見不到三生埋怨過一次“枯燥”、埋怨過一次“煩”。他只是苦惱自己身體條件不夠優越、苦惱自己技術研究不夠精湛、苦惱訓練時間不夠訓練過多又會傷身……這永不放棄、一心向上的精神力量,力透紙背,叫平時一得閑就偷懶放鬆的我,實在汗顏不止。

  記得之前在微信上看過一個帖子,帖子上說,莫在該奮斗的時候選擇了享受。其實,古人早就說過,“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三生的個人經歷,給了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們在這個最好的時代,莫失莫忘,奮斗和堅持的信念。

   (三)

  當然了,雖然“天道酬勤”,但成功人士除了勤奮,還必須要講究方式方法。整本書讀下來,你會發現三生是個善於琢磨的人——除了研究游泳技術的革新,他連生病、睡覺都可以拿來琢磨。

  在游泳技術的革新上,三生一直不遺余力。60年代初,為了要打破前輩吳傳玉的記錄,三生埋頭投入了對仰泳技術的改革。

  “每天早晨的晨練后,別人都在天壇公園裡聊天,三生卻自己躺在長凳上,做起仰泳劃水的陸上模仿動作。有時他站起來做模仿動作,利用陽光下的影子,觀察手臂、手掌劃水的狀況﹔有時在游泳池更衣室對著大鏡子觀看自己的模仿動作。”……在這樣日復一日成千上萬次的劃水模仿動作中,三生發現了,隻要控制好肘關節移動的快慢,就能把劃水路線從弧形變為直線往后劃水。

  而且,在三生沖擊前輩紀錄的過程中,他對教練的個人訓練計劃並不適應。三生對運動生理學有自己的見解和堅持,在學運動生理學的過程中,他對其中“訓練(刺激)——調整——超量恢復”的理念非常感興趣,他感覺游泳訓練應當應用這一理念。這一理念在60年代初期鮮為人知,也未引進實際訓練中,三生則力挺這一理念,並為此爭議到教練組。結果教練組不僅接受了三生的這一自我訓練計劃,還對他鑽研運動心理學理論感到震動。

  在訓練過程中遇到病痛,也是運動員要時常遇到的無奈狀況。三生遭遇過耳膜穿孔、鼻部長膿等許多毛病,也經歷了因為過度訓練帶來的身體種種不良反應,但他仍然堅持鍛煉。為此教練還總結出了“大病大長、小病小長、無病不長”的規律,這要得益於三生從小生病習以為常,有著超強的恢復能力。

  就在北戴河的一次休假中,三生發現,深層次的睡眠讓他治愈了身體的種種不良反應。於是,三生就開始琢磨——如何讓沉睡作為超量恢復的手段?三生在訓練過程中努力研究和思考。

  善於琢磨的三生終於在傷痛面前“久病成良醫”,在日后成為游泳教練的時候,面對自己隊員的不良反應時,認為“深度的神經抑制有助於神經系統的恢復”,指導運動員按照固定的節奏進行運動,並注意跟隨運動進行有節奏的深呼吸……在他的指導下,半年后運動員就恢復了正常。可見,“琢磨”是個多磨有益的習慣,利己利他。

   (四)

  細讀一本好書,會收獲多個維度的啟示。三生的書中,還傳遞給了我們非常多有益的教育理念。

  現在上大學,孩子們都要選擇一個好專業。但三生說,“找個好專業不如找個好專長”,要把愛好和專長結合起來,加上勤勉努力,就能獲得成就。“人生中必須善於抓住天分的機會。三生常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去尋找天分或者特長,一旦天分或特長抓住了,就會有所成就。’”

  這也是三生延續父親信奉的教育理念——“掰開的花不香”、“強扭的瓜不甜”,順其自然地培養孩子,不必“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更不必揠苗助長,讓孩子在快樂地成長,寓教於樂。

  “寓教於樂”,可謂知易行難。三生通過他的經歷反復在書中告訴我們,他通過游戲,練就了許多能力。

  三生的水性是在池塘裡和小伙伴們玩“對潑水”、“水中捉迷藏”時練就的﹔玩“打扑克”、“棋牌樂”時練就了淡定面對輸贏的心態。“后來當運動員時三生在逆境中能正確對待比賽成績的波動,與少年時通過游戲錘煉而成的心理素質有很大關系。”

  三生認為,在比賽中高手過招,比的是氣勢、戰術和內功……而三生在“兒時摘玉蘭花,攀樹爬高,心態穩定﹔用彈弓瞄准麻雀時,心靜如水﹔在和頑童對潑水時,戰術靈活、詭計多端……這正是三生打小就具備的內在素質。”

  我想,年輕的父母看到這樣的文字,應當會有所觸動吧?在一個時興用各種培訓班將孩子們的課余時間全部填滿的時代,也許我們該好好思考,這樣的教育的方式,真的能種出“好果子”出來嗎?

   (五)

  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正如《楊三生——一個人的泳壇傳奇》一書介紹中所說的,“楊三生的成功,帶給我們一輪精神的太陽,他的斗志難以擊退,他的信念堅如磐石,他相信自己,他堅定前行,就像一隻大梟直奔雲天,充滿源源不斷的力量。”

  而一本好書帶給讀者的營養是多方位的。從奮斗的歷程,到對教育的思考、對游泳技術的研究,從楊三生的人生,我們能汲取的不只是勵志的理念。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的主人公保爾·柯擦金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合上三生的書,我默默告訴自己,光陰不能虛度,否則,終老的時候,該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羞愧了。

(來源:新華網)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