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的憂慮和希望

2015年01月07日06:13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何振梁的憂慮和希望

  新華網倫敦1月6日電(記者王子江)“如果中國體育繼續走原來的路,肯定會越走越窄。”

  “培養體育機器,不是我們的目的。”

  這些話,是1998年上海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期間,何振梁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的。

  16年過去,言猶在耳。

  何振梁去世后,人們緬懷他作為“奧林匹克外交家”或者“奧林匹克老人”作出的貢獻,但記者對那次專訪中何振梁表現出的對中國體育未來發展的憂慮,印象更加深刻。

  他當時還是國際奧委會的執委和國際奧委會文化委員會主席,老人在上海奧林匹克俱樂部酒店房間裡接受採訪。因為是中學生運動會,何振梁更關心青少年體育的發展,他不希望那一代的青少年走原來中國運動員的老路,他期望體育成為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更希望未來的中國運動員能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

  他說:“體育成為教育的一部分在整個世界范圍內是一個普遍的趨勢,人們已經看到體育不僅能使青少年獲得健康的體格,而且對他們性格和意志的培養,組織紀律的形成,都起著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認為,中國獨生子女更應該通過體育的競爭,培養集體主義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千萬不要把體育簡單歸結為金牌和勝負,一個人隻有經歷失敗才能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要讓青少年不管在順境還是逆境中,都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談到當時中國體育的現狀,他認為,運動員過早脫離正常的文化學習進行專業訓練,造成了很多的問題。也因為這些運動員在青少年時期缺乏文化的修養,很多人到了一定程度水平再也不能提高,因為他們視野太窄,接受能力太差。即使他們以后當了教練,也很難培養出好的選手。

  他說:“必須創造出既保証文化學習,又要保証訓練的良好機制。必須保証所有運動員接受9年義務教育,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初中畢業。”他同時強調,國家應該為運動員學習創造有利條件。但最重要的是,運動員在訓練期間不要放棄學習,因為“訓練和學習並不排斥,相反卻能互相促進”。

  那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中國運動員取得的金牌數創下歷史之最,但顯然何振梁更關心這些孩子的未來,他反復強調青少年運動員不要隻盯著金牌。

  《不要隻盯著金牌》,也成為那次專訪的標題。

  北京奧運會后,社會上關於反思中國體育發展之路的呼聲漸高。2010年4月,何振梁來到河北正定國家乒乓球訓練基地,在看望正在封閉集訓的中國女乒和一些青少年選手時再次強調:“沒有什麼比青年人喜愛體育更讓人高興。希望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體育鍛煉中來,隻有這樣,才會有利於我們國家的長遠發展。”

  去年11月底,國務院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上中央領導對校園足球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性,堅持體教結合,銳意改革創新,推進校園足球普及,促進青少年強身健體、全面發展。一個多月后,何振梁駕鶴西去。

  1998年10月17日,我與上海分社記者張建鬆一同參加了專訪,那時我們都剛剛參加工作,感覺只是記錄下何振梁說過的每句話,可這些話,直到今天看來,也沒有一句是過時的。

(責編:胡雪蓉、楊磊)

體壇熱點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喝牛奶有四個禁忌,一定要了解!
  5. 七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