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4月8日電 題:劉翔恩師澄清被誤解的中國“飛人”
中新社記者 韋柳
7日晚上近21點,中國“飛人”劉翔的恩師孫海平才出現在上海市莘庄田徑運動訓練中心,接受少數媒體的專訪。這時距離劉翔發布長微博正式宣布退役,已過去3個多小時。
直到記者發稿時,劉翔始終未在這個對於自己來說特殊的夜晚現身。不過,在孫海平的口中,我們聽到了滿滿的不舍,或許還夾雜些許遺憾。對於愛徒這個決定,孫海平說:“(他)在這種情況下也是給了自己一個交代。”
過去的16年,孫海平的名字始終與劉翔緊緊地捆綁在一起。不論是在中國“飛人”首次問鼎奧運冠軍的巔峰一刻,還是在北京奧運“因傷退賽”、倫敦奧運賽道摔倒的爭議之時,二人摸爬滾打、榮辱與共,“亦師亦友”的關系貫穿始終。
在某種程度上,孫海平就是劉翔的“代言人”。今天,當劉翔運動員生涯“謝幕”之際,孫海平又一次,或許也是最后一次,在公眾面前回憶起與愛徒相處的點滴,說到動情處,這位60歲的老教練甚至眼泛淚光。
孫海平第一次見到劉翔是在1998年的4月,“當時十幾個小孩子在訓練,一看就覺得這孩子不錯。一樣高的欄,有些比較高的孩子都是跳過去的,他是跑過去的,他敢跑。”孫海平說:“我看了這一次,就印象深刻。”
師徒二人真正開始闖蕩世界是在2002年,那時的劉翔不過19歲,可在孫海平的記憶中,“當時的他已經很會照顧人”。
在倫敦轉機時,因為飛機晚點,剩余的換票時間僅有5分鐘,那時登機口離得又遠,為了趕上航班,劉翔二話不說,拎起兩人的所有行李、四個大包,一口氣跑了幾百米,直到滿頭大汗,“而我什麼都沒有拿,他真的很會照顧人,這點做得很好”。
圍繞在劉翔身上的所有質疑,在他兩次奧運會折戟之后,如潮水般涌來。直到劉翔宣布退役的前幾天,這樣的非議與爭論依然不絕於耳。
真的不能再堅持了嗎?本該在2014年4月便宣布退役,“結果劉翔沒能踏出這一步,”這是孫海平給出的回答,“他就是在堅持”。
“劉翔所有狀況都非常好,唯一限制他繼續投入專項訓練的就是他的跟腱。”早在幾天前便聽聞愛徒要退役,孫海平並不覺意外。“說實話,我早就有這個想法。(劉翔)傷病越來越嚴重,我覺得他還是退了比較好。”
直到宣布退役前,從美國康復歸來的劉翔也僅是在邊緣上訓練。“今年2月我們也聊過這個事情,當時已經感覺到(再上賽場)難度比較大。但因為那時天氣比較冷,便寄希望於天氣暖和一點后再試試。但是確實沒辦法,這個坎兒過不去了。”
對於外界“延遲退役”一說,孫海平則堅定地以“無稽之談”予以回擊。
“他不可能拿一年的心血來換取什麼背后的交易,”孫海平說他可以負責任地說,“實際上(劉翔)所有的商業合同早就結束,根本不存在商業利益在裡面。為什麼一直到現在才宣布退役,他還在堅持,就是在堅持。”
說到愛徒的退役,孫海平難掩傷感,“對於中國田徑而言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憑借著對劉翔的了解,孫海平認為劉翔“不會離開體育行業”。盡管他仍希望,未來劉翔能夠進入國際體育組織促進中國田徑運動發展,但還是要劉翔自己決定。因為孫海平很了解愛徒的脾性:“隻要他想去做的事情,一定會全力以赴去做。”
7日,注定是告別的日子,不論是對“飛人”劉翔,對正在辦理退休手續的孫海平亦如是。
在採訪臨近結束時,多年來與劉翔師徒結下深厚感情的記者們也難免不舍,紛紛與孫海平合影留念。一位媒體人私下對中新社記者說:“劉翔退役了,以后可能不會再來這。其實不是劉翔感謝我們,而是我們謝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