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高手今何在?

2015年06月08日21:31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崆峒高手今何在?

  新華網蘭州6月8日體育專電(記者王宏偉 程楠)大多熟悉中華武術的人都知道“崆峒派”的名號,雖然覺得崆峒武術遠不如少林、武當那樣名頭響亮,但也定是一門武林絕學。而且,中國武俠小說中關於崆峒派的記述不多,金庸大師甚至不為崆峒派掌門人具名,其筆下的崆峒五老更被江湖人稱“最廢柴”的高手,為這一門派平添了些許神秘色彩。

  崆峒武術究竟是怎樣一個武術流派?其弟子高手今安在?

  事實上,崆峒武術是中國傳統武術五大流派之一,可謂源遠流長。從現有的記載看,崆峒派武術早於少林、峨嵋、武當等。《庄子》、《爾雅》、《史記》中都有記載:“空同之人武”。詩仙李白留有“世傳崆峒勇,氣派金風壯。”詩聖杜甫也曾贊嘆:“防身一長劍,將欲依崆峒。”真正的崆峒武術不僅歷史悠久,如今依然傳承有序,眾多高手如今依舊活躍在江湖。正如武俠大師金庸先生所說“崆峒武術,威峙西陲。”

  奇兵制勝

  “天下奇兵出崆峒”,正是雄奇俊美的崆峒山孕育了崆峒一派。甘肅省平涼市崆峒文武學校校長王鏢介紹,相傳在唐代,劍俠飛虹子西游瓜州(今甘肅敦煌)莫高窟觀飛天壁畫頓生靈感,歸隱崆峒山而創崆峒派。

  武俠小說迷都知道,崆峒派“七傷拳”名震江湖,雖然這套“絕技”傷人傷己,卻完美演繹了“金毛獅王”謝遜的一生,成了他由人變魔、由魔成佛的象征。事實上,除了拳術、劍術,崆峒派武術最為人稱道之處就在於“奇兵”——就地取材的兵器,判官筆、鞭杆、連枷、風火扇、拂塵、煙袋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活、勞動工具,都可以成為克敵制勝的“奇兵”。

  “崆峒派的‘奇兵’正是脫胎於古人的農耕工具,來自於我們祖先的生產勞動實踐當中。”王鏢說,崆峒派的“奇兵”並不屬於十八般兵器,其形式各種各樣、小巧玲瓏,攜帶方便,不易被對手發現,交手中也往往能夠出奇制勝。

  81歲的岳起中老人是平涼市文化局的一名普通退休職工。他告訴記者,從22歲起,他就開始學習崆峒武術。“從年輕時習武到如今,我覺得身體健康、手腳靈活,記憶力比同齡人好得多,而且身體形態也好。”老人的拿手兵器是一杆長約1米多的大煙袋,舞起來虎虎生風。

  59歲的李娟芳已經練習了6年多崆峒武術,她說自己原來有偏頭疼、心率慢和肩周炎的毛病,練武后,“身體素質明顯提高了,而且越練越有信心。”她心愛的練武家什,是一根長笛。

  掌派之爭

  在金庸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我們被告知——少林派掌門人叫空聞禪師、武當派掌門人為張三豐、峨嵋派掌門人叫滅絕師太、昆侖派掌門人是何太沖、華山派掌門為鮮於通。

  但是,對於崆峒派掌門人是誰,則基本就沒人知道了。不是讀者不夠細心,而是金庸壓根就沒提過崆峒派掌門人的大號,讀者不知道也就不足為怪了。

  那麼,現實中的崆峒派到底有沒有掌門人呢?如果沒有,是為什麼?如果有,那又是誰呢?

  崆峒派在對身份地位的稱呼上有別於其他門派。例如,在一個門派,身份權利最高者,少林稱為“住持”。王鏢介紹,武當、峨眉等大多數都稱為“掌門”,而崆峒派則稱“掌派”或“掌派人”,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崆峒派有飛龍門、神拳門、花架門、玄空門等8個掌門,8個掌門是平級關系,不互相管轄,而比八個掌門身份再高一級的就是掌派了。

  據說崆峒派掌派要求必須精練以上8門功夫,學全118種套路,能全部精練者為武學奇才,方能成為掌派人。沒有這樣的奇才,這一時期就沒有掌派人。所以1000多年來,雖然崆峒派武學未斷,但是掌派人卻沒有幾個。

  從唐代飛虹子起,到第十代掌派人燕飛霞2005年駕鶴西去,其中前九代俠蹤無從考究,后人能記住的也就是通過口碑傳下來的掌派人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燕飛霞去世后,將掌派人之位傳給了自己的日本籍妻子——花架門掌門花舞影。從2005年起,崆峒掌派就成了“國際友人”。在花舞影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崆峒派已經在日本建立了7個武館,在國際武術界影響深遠。

  然而,從花舞影開始,掌派之爭的新聞就不絕於耳。先是花舞影稱丈夫將自己指定為崆峒派第十一代掌派人,后有平涼人白義海稱燕飛霞指定自己為崆峒派掌派。如今,“80后”的平涼小伙陳虎又被稱為崆峒派第十二代掌派人。對此,花舞影還曾在2010年發表聲明稱,崆峒派從未決定過第十二代掌派人。

  無論如何,當地人都希望千年門派崆峒派盡快結束掌派紛爭,繼續弘揚和傳播中華武術和傳統文化。

  面向未來

  雖有掌派之爭,但是弘揚和傳播崆峒武術,促進崆峒文化發展這項事業,依然得到了當地有力的支持。在2009年,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投資1800多萬元,在崆峒山腳下新建了平涼市崆峒文武學校,讓崆峒武術得以有序傳承。

  “全校現有教職員工50人,學生330人,”王鏢介紹,學校目前開設從小學至高中的12個文化課教學班,11個武術培訓班,“孩子們在學校,在和普通學校的學生一樣學習文化課的同時,也學習崆峒武術傳統套路、散打、器械等武術內容。”

  據了解,這所學校從1999年至今,已參加各級各類武術比賽、表演活動500多場次,榮獲各級各類獎牌380余枚,培養出的學生有的參軍、有的就業、有的繼續進入大學深造,在當地樹立了良好口碑。

  12歲的杜佳琪來自甘肅慶陽,是崆峒文武學校六年級的學生,她告訴記者,選擇這所學校就是因為學校口碑好、教學質量高,“我自己也喜歡武術,三年級就過來上學了。將來我想把崆峒武術發揚光大。”

  王鏢告訴記者,除了在文武學校傳承崆峒武術外,這群崆峒武術傳人和愛好者還自發組建了崆峒武術文化研究中心,平涼市也為這些武術愛好者提供場地,供他們切磋技藝、共同提高。

  “近年來,平涼市依托崆峒山景區發展崆峒養生旅游,崆峒武術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平涼市副市長李生發介紹,“運動養生可以消解人們的亞健康生活狀態,未來崆峒武術的獨特強身健體功能和審美功能還會進一步發揮作用。”

(來源:新華網)

體壇熱點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5. 便民早餐暖胃又暖心(人民眼·人民城市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