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賓:體育育人作用不可替代 大學生球員出路不愁

2015年07月04日18:38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楊賓:體育育人作用不可替代 大學生球員出路不愁

  新華網光州7月4日體育專電(記者張榮鋒 劉寧)光州大運會體育競賽4日全面展開,北京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楊賓作為大運會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和男足領隊率領北理工男足第五次參加大運會。3日,楊賓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結合北理工男足建隊經驗,就體育的育人作用及校園足球和中國足球的發展方向分享個人心得。

   大學足球可引領校園足球

  在校園足球發展模式上,楊賓認為大學足球可以帶動中、小學足球運動的發展,大學足球可起到火車頭的作用,因此他希望更多大學辦足球隊。

  “希望更多大學辦足球隊,然后把中學和小學的學校體育帶起來。現在的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女,很少有家長願意讓孩子脫離學校去練足球。如果學習成績一般、酷愛足球、技術水平好的學生也能上大學,這樣對家長就有了吸引力,他們就願意讓孩子去踢球。”楊賓認為,應先贏得家長對孩子玩足球的支持。

  “另一方面,中國足球的發展不能是從少數人中來挑人,要有大量的人去踢球,人多了以后產生天才的概率就自然大了,一百個人中挑一個與一千、一萬個人中去挑一個球員肯定不一樣。其中身體素質好、心理素質也好的苗子就很好培養了,足球發展不是家長把孩子送到足球學校就一定能培養出足球人才。選好苗子要有個較大的人數基礎才行,有了很多的大學隊,就會有更多家長在孩子小學和中學的時候就支持孩子參與足球運動。”

  體育育人不可替代 避免錦標主義

  足球和籃球有很強的碰撞性和對抗性,楊賓認為,這正是目前中國男孩子所需要的東西,而且比賽勝利或失敗帶來的喜悅或失望沖擊,可以磨練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男孩子需要碰一碰,跌一跌,摔一摔,目前中國的很多男孩子缺少這個。從小開始踢球的孩子就是不一樣,這有助於孩子提高接受挫折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體育運動可以成為孩子磨練心理素質的載體。大學足球如廣泛開展起來,就會讓更多男學生更有男子漢氣魄,不要讓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楊賓說。

  他還提醒小學和中學開展體育活動一定要避免錦標主義,而假年齡、做裁判工作、找人代替比賽等虛假行為必須要杜絕。“這種錦標主義對體育發展的傷害極大。學校要以育人為出發點,人教育好了,球也會踢好。球員有責任心,有團隊精神,這都有助於足球發展。”

  “體育的育人作用非常重要,不可替代,其價值是長期的、持續的,經歷過體育歷練的學生對社會的意義和價值在未來是會顯現出來的。”楊賓很強調體育的育人理念。

   北理工校隊球員就業很搶手

  從2001年到現在,北理工男足共拿到8個全國冠軍,代表北京市參加3次全國大運會,兩次奪冠,一次亞軍。楊賓介紹北理工男足的訓練情況是上午全部上課,下午絕大多數隊員訓練,星期六外出比賽(包括中甲和大學聯賽),星期日返校,平時晚上需要上晚自習。

  北理工男足設有黨支部和團支部,也有輔導員,主抓球員的思想和行為教育。如果有違反紀律的球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離隊,管理很嚴格。作為大學裡的明星,學校要求球員要注意個人形象。楊賓透露,校隊球員畢業后,成材率很高,就業也很好,處於單位搶著要的狀態。本科正常四年畢業,北理工球員需要五年,可以學得更扎實,並延長運動壽命。球員中成績優秀的可保送研究生,每年約有4-5人被保研。

  楊賓介紹,北理工球員還曾有一名叫楊陽的博士研究生,楊陽在中冶集團基層單位人才選拔考試中曾獲得第一名,順利進入中冶總部工作。楊陽在深圳大運會四分之一決賽與日本隊的比賽中曾打入一個精彩進球。

  楊賓認為,如果不去搞科研,大學球員的文化程度是夠用的,且球員有很多其他特質可吸引用人單位。“球員有團隊精神,球隊比賽不是一個人的比賽,多年的團隊配合把幾乎每一個人的團隊意識都培養成型。球員有競爭意識,這在工作中也是需要的。球員有規則意識,不敢闖線,闖線了就要被罰下去。所以大學球員就業后,單位的反映普遍很好。”

(責編:胡雪蓉、楊磊)

體壇熱點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5. “祝融號”火星車累計行駛708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