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十年來始終不改質疑態度
“這個世界有點怪,發球速度實在快﹔如果肉眼看不清,換來‘鷹眼’當主裁。”小小打油詩,道出了科技的力量,也透露著一絲無奈:誰又能確保這“鷹眼”就能毫無紕漏呢?這不,7屆溫網冠軍、瑞士天王費德勒就再次公開對“鷹眼”技術說“不”,“我只是認為,‘鷹眼’技術不會百分之百精確,我們可以說精確率達到99%。在我看來,肯定不是百分之百。我仍然無法理解有些(鷹眼)判罰。”2006年,美網成為第一個使用“鷹眼”輔助判罰的大滿貫賽事,從那時開始,綽號“奶牛”的費德勒就表達了對這個“新玩意”的不信任,至今十年不改,他甚至因此被網球名宿戲稱為“守舊派”。
球速太快裁判會“犯暈”
“我依然不是百分百信任它,可能永遠都不會信任。”費德勒在2007年如是說,十年過去了,瑞士天王不改初衷。
這一次費德勒對“鷹眼”系統發難,原因除了機器判斷與自己相左,還有一點就是,他在溫網男單第3輪的對手、澳大利亞“重炮”格羅斯轟出了溫網史上第二快的發球,時速高達147英裡(約237公裡),離溫網最快紀錄僅差1英裡。肉眼幾乎無法看清其運行軌跡,裁判當然也難以判斷其准確落點。
這個發球出現在首盤第2個發球局,格羅斯這記發球一出,費德勒幾乎沒有什麼反應,當看到現場記速器時,觀眾席一陣驚呼。
“溫網是我最愛的賽事,我最喜歡的球員是澳大利亞球星拉夫特和菲利普西斯。”格羅斯說,他的偶像也是聞名世界的“發球機器”。在溫網發球時速排行榜上,美國人丹特2010年的148英裡排在首位,羅迪克的146英裡和拉奧尼奇的145英裡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
這場比賽,格羅斯發出了驚人的21記ACE球,比費德勒多出4記,這也幫助他在4盤比賽中獲得了47個制勝分,不過仍比費德勒少了9個。
面對對手的“炮式”發球,費德勒也感到惱火和無奈。
賽后,費德勒表示:“我倒不是反對‘鷹眼’,只是認為‘鷹眼’技術不會百分之百精確,我們可以說精確率達到99%。在我看來,肯定不是百分之百。我仍然無法理解有些(鷹眼)判罰。”
光線不好“鷹眼”也“抓瞎”
由於法網和溫網都不設夜場比賽,因此,如果同一片場地內前兩場比賽打出長盤大戰,就意味著后面的比賽要順延,加上這個季節倫敦多雨,候場成為球星最苦惱的一件事,不運動怕身體“僵硬”,運動過多又怕消耗體能。
今年法網男單半決賽,頭號種子德約科維奇和3號種子穆雷的比賽就因為天色漸晚而延續了兩天,以至於小德不得不連續三天比賽,最終決賽不敵瓦林卡,再度錯失奪得“全滿貫”的機會。本屆溫網也有類似情況發生,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由10個高速攝像頭、4台電腦和大屏幕組成的“鷹眼即時回放系統”的工作效果也遭受質疑。
費德勒表示,自己完全支持“鷹眼”技術,“這對網球比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畢竟沒有人希望讓一個糟糕的誤判或者漏判決定一場比賽的勝負。”
但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鷹眼”是不是能夠精准工作,費德勒仍抱有疑問,他建議:“一旦‘鷹眼’技術無法運行,比賽就應該立刻停止,這也是我與賽事管理人員產生分歧的地方,因為有些比賽打得太晚了。過去幾天裡,我們每天都看到很多比賽打到很晚才結束,那時‘鷹眼’技術早就停止運行了。”
事實上,2007年溫網首次啟用“鷹眼”技術,就遭到費德勒的猛烈抨擊,他在決賽中遭遇納達爾,在對手拿下有爭議的一分后,費德勒對主裁判咆哮道:“你能否關掉它(鷹眼),很顯然這球出界了,天哪,那球怎麼可能是界內呢?它會害死我的。”
不過,也有球員質疑法網公開賽為什麼不使用“鷹眼”技術,這也是目前唯一不使用該項技術的大滿貫賽事。
另外,有專業人士認為,“鷹眼”技術經過多年的測試和使用,已經比較穩定和完善,但網球運行軌跡模擬影像依舊存在被人為操控或竄改的可能,這恐怕也是費德勒不滿“鷹眼”的原因。
溫網昨天戰報
女雙1/8決賽
(1)辛吉斯/米爾扎 2︰0
(16)加裡奎斯/桑通加
(孫嘉暉 輯)
廣州日報記者 孫嘉暉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