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正式公布。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依法獨立運行,在內部機構設置、工作計劃制定、財務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國際專業交流等方面擁有自主權。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資深足球評論員、前中國女足新聞官孟洪濤也對改革中的一些細節操作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人員
“應該在管理上更科學化、職業化,尤其是從業人員素質的現代化、專業化,能做到這些,調整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對於足協的這次改制調整,孟洪濤認為,改制后最重要的問題還是人才的引進與使用:“機構應該在管理上更加科學化、職業化,要向這方面看齊。尤其是從業人員素質的現代化、科學化、職業化和專業化。能做到這些,調整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否則如果在國家隊管理、對未來規劃的方式還是與原來相同的話,調整就會沒有效果。”
在孟洪濤看來,目前調整的大框架中是有吸引人才加入的部分,但“調整后能否向好的方向發展、達到預期目標,歸根結底還要看執行者的素質。管理者和執行者的能力與水平很重要,現在是有這種吸引人才的希望,但標准是什麼?或者說能不能達到科學透明的選拔”。雖然孟洪濤認為,目前很多事情尚處於未知,現在還難以預測評估,隻有“等到具備科學化職業化的經營管理模式,並且能夠運轉自如了,變化才能有效果。”好在“有了這麼一個方向,如果中國足球能在更細的層面做得科學一點、職業一點,未來還是光明的”。
在這次調整前,足協內部確實也有很多人心存疑慮,孟洪濤透露:“確實是這樣,之前內部有很多想法,大家都會考慮自己未來的發展和待遇,這是很正常的。畢竟之前是事業單位,但改革后就會成為獨立的民間社團。”《中國足協調整改革方案》中提到“足球中心在編在崗人員,可根據個人意願一次性選擇去留”,即可以選擇繼續在中國足協工作,不進入中國足協工作的,由體育總局在系統內統籌安排工作。孟洪濤表示,這也讓不少人打消顧慮:“現在確實出現了一些新的認識,因為對很多有志於投身足球事業中的人來說,這次改革也是個機會,少了很多牽制,更有利於發揮。”
模式
“這不意味著中國足球的管理體制推倒重來,而是原有基礎上的改變”
在《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出台后,不少關注者都有這樣一種擔心:“這是否意味著關於中國足球的管理體制推倒重來,會不會‘浪費’之前的發展?”對於這個問題,孟洪濤認為:“這不算推倒重來,而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改變。”
縱觀中國足球的發展歷程,孟洪濤表示:“之前中國足球的改革、調整主要是針對職業聯賽。到目前為止,職業聯賽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而且有還算不錯的發展步伐。現在的改革是管理模式的變化,想最大程度釋放管理的能量,讓整個足球行業的管理和運行更科學化。”不過也有人擔心,在改革初期,當聯賽等出現一些問題時,會不會因管理機構尚未調整細化,而出現“責權不清”的情況,孟洪濤認為:“初期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大家都希望能盡快落實細節。”
管理
“日本足協的管理者都有深厚的經營經驗,當然並不一定與足協有關,這些值得我們借鑒”
對於足協這一次大的調整變化,孟洪濤認為:“大的架構裡需要很多細節支撐。比如接下來還有地方足協如何改革,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現在很多決策的實施還是需要依靠行政手段去實施推廣,足協與總局脫鉤、地方足協與地方體育局脫鉤后,一些決策的實施可能會比原來增加難度。足協現在已經是完全獨立的民間團體了,權利有多大?政府與它的合作會有什麼方式?”
對於足協之后的負責層面,孟洪濤也提出:“中國足協之后負責的是不是只是國家隊和青少年,聯賽是不是會完全市場化,交給聯盟管理?希望盡快拿出細節的東西。”與此同時,足協改制后的運營模式也受人關注,孟洪濤的看法是:“現在還不知道未來中國足協是不是像日本足協那樣採取公司化運作,日本足協的管理人才都有著深厚的經營經驗,當然並不一定與足協有關。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
關注
地方體育局 不忙“一刀切”
在《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后,各界也在關注各地方足協與地方體育局之間何時“脫鉤”。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一位地方足協相關負責人透露,地方足協接下來也將逐步調整。
這位人士表示:“之前大家一直都在等待和觀望,畢竟之前只是一個指導大綱,具體怎麼調整還要看看總局和中國足協如何做出。”在中國足協進行調整后,各地方足協和地方體育局之間也會進行相應調整,不過“由於各地情況不一樣,所以可能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問題來解決,而不是採用同一時間‘一刀切’的模式。”
回顧
足改這些天 推廣有成效
今年3月16日,《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正式公布。昨天,《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出爐。在這五個月的時間裡,中國足球整體發展狀態保持平穩。
在這期間,男女足國家隊都迎來了重大賽事。世預賽小組賽首場比賽裡,中國男足客場6比0擊敗不丹,打出良好開局。東亞杯比賽裡,佩蘭的球隊低開高走,最終獲得亞軍。中國女足參加了加拿大世界杯,挺進八強,但在此后的東亞杯中,因受到換帥等因素困擾,球隊成績不佳,排名墊底。
中超聯賽的爭奪也如火如荼。據統計,聯賽上座率、收視率都比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女超聯賽在4月份啟動,並獲得贊助商,對女足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此外,校園足球的推廣與普及也在加大力度,並得到各方重視。
北京晨報記者 周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