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
人民網>>體育>>正文

民間登山救援隊的熱情還能持續多久

2015年11月01日08: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民間登山救援隊的熱情還能持續多久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今年救援出動太頻繁了,這表明有一些亟待規范、解決、改變的問題已經十分急迫了。”每次參與救援,廖志文總會在事后晒出救援過程的圖片,提醒驢友“不要盲目參團”“不要走不熟悉的線路”、“不要留下垃圾”……但在他“絮叨”的同時,光是10月,福建省登山協會山地救援隊便7次出動救援。

  民眾登山熱情提升令民間救援頻繁

  作為與110聯動單位的福建省登山協會,接到110指揮中心轉來的多是在山上迷路的救援任務,“通常是天黑看不到路了,或出現起霧、下雪等天氣變化,以及選擇陌生線路等問題。”2013年看見報紙上公開招募志願者消息便加入救援隊的“小刀”,算是規范隊伍后的第一批志願者,“2013年共有9起,2014年翻了一倍,今年前幾個月就超過以前1年的數據了。” 在他的印象中,救援對象暑期多是學生,而最近出現險情的多是老人。”

  46歲的史先生是福州的一名戶外登山愛好者,看到聚集了不少驢友的QQ群發布了組織攀登鼓山的活動公告,便給自己和妻子報了名,“鼓山是風景區,我便沒做多少准備。”但以往的經驗還是讓史先生往包裡放了飲用水、少量干糧、兩件雨衣、一件厚襯衫、一把手電和一副登山杖。他完全沒想到,由於領隊偏離了線路,整個團隊30多人迷失在山林中,臨時組成的隊伍,意見出現了分歧,一撥兒人往頂上攀登探路,另一撥兒則向山下折返,跟隨登頂探路的史先生夫婦在穿越頂峰時,因妻子體力不支落了單。“我們蹲在大約70度的崖壁上,身旁是100多米高的懸崖。”下午3點多,史先生向福州110報警,他的情況即刻便出現在福建山地救援隊的任務群裡,5點左右,“小刀”和隊友已經出現在附近。“山上信號一直飄,根本無法定位。”史先生把自己橙色的雨衣纏在登山杖上,向救援隊標明位置,直到6點左右看到救援隊員的手電光。

  在被救援隊救下山后,史先生便持續關注救援隊的動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其中的一員,“有了這次教訓,我會積極參加專業培訓,鍛煉技術和體能,努力向救援隊的考核標准看齊。”

  救援或被救援的經歷,往往成為志願者隊伍壯大的原因。“福建山地救援隊目前共有100多名志願者,一線隊員38人,他們沒有薪酬、24小時待命、風雨無阻,執行任務時還要冒著生命危險。”隊長陳貴斌笑稱自己堅持了十多年的救援行動,是“最不劃算的兼職”,這名村支書從救援隊雛形時期至今,參與了30多次救援行動,成功救出50多名被困者。他印象深刻的一次救援發生在今年4月,“鼓山上一條成熟的登山道,走到那個地方可以看見福州市的全景,一個獨自出游的姑娘隻顧拍照,腳下一滑便跌倒在山崖的岩石上,下面是百米淵。”

  這是2001年建隊以來技術難度最大的一次救援。接到報警時,大約是下午四五點鐘,從事物業管理工作的90后小伙“夏天”正在上班,得到消息后馬上在群裡進行了報備,並在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與在消防隊擔任大廚的“大山”以及從特種兵部隊退役的廖志文組成第一梯隊,勘察被救者及現場狀況。自己創業的“小刀”馬上結束了與客戶的會面,成為這次救援的后方指揮。

  由於被救者處在崖面下方,因此這次救援要動用滑輪組等吊裝設備,第一梯隊的三個人分別被吊送到3個平台上,挂在半空中的“夏天”突然被崖壁中出現的被困人嚇了一跳,“不到兩平方米的小平台上,一個眼睛紅紅的女生縮在角落裡,手臂上全是傷口,腳腕腫得和膝蓋差不多粗。”“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頭盔戴在女孩頭上,再用從上面吊下來的毛毯、熱水、醫療用品等幫助女孩穩定情緒,1個小時后,女孩才有了配合救援的能力。

  對於這個團隊來說,基本上每個人都具備心理疏導、勘察路線、醫療救助、運輸傷員等綜合能力,因此,收到救援信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人就能即刻投入救援,只是受困者通常看見天黑才放棄自救,女隊員“旋律”打趣說:“晚飯時間會習慣看手機,我們常常點好菜還沒動筷子就走了。”而完成救援后,往往已是天亮,很多人回家洗把臉又接著去上班,同事中很少有人知道他們頭天晚上的救援行動,因為此時的“大山”“夏天”“小刀”……已經切換到生活中真實的名字。

  遭遇尷尬的熱情如何持續

  作為一個公益救援組織,福建山地救援隊是由2001年成立的福建省登山協會登山救援中心擴編成立的,而發起人正是福建省登山協會會長朱韶明。35歲那年,朱韶明有過一次心臟驟停9秒的經歷,此后,他在登山運動中逐步康復,1999年,他發起成立福建省登山協會,兩年后,登山救援中心應運而生。

  隨著群眾對登山活動的熱情提升,迷路、遇險等情況日益增加,對救援中心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因此2013年對救援隊進行了一次規整,在人員和設備上都進行了升級。規模的升級也帶來了維持的壓力,作為一個公益性的救援組織,朱韶明幾乎成了這支救援力量所有的經濟支柱,“盡管近兩年能利用自己的人脈來尋求更多資源,也隻能說是支持一下,但能維護多久還很難說。”

  “交通費、餐費等都是志願者自己解決,為了想辦法減少隊員的開銷,我們也會向社會上的公益基金會申請救援基金。”深圳市公益救援志願者聯合會秘書長石欣表示,作為一支從2008年汶川大地震開始慢慢完善成立的救援隊,盡管每年因工作單位變化、結婚生子等原因存在人員流失,但還是從一開始的60人發展到現在的340名志願者。

  “在不少發達國家,海岸救生隊、消防隊還有山地救援隊等都由志願者組成,他們享有很高的社會認同度,且在政策上能得到很多支持,例如免費培訓、救援設施的支持等。”石欣表示,在災害頻發的情況下,民間救援力量能幫助政府減少救援成本,同時達到專業效果,“其實,在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同樣有較好的示范,紅磡體育場辦一場演唱會,進行人流疏導的大多是自發的志願者,台灣也有很多義務消防員,經過相關部門考核發証和培訓,平常是市民,但堅持訓練,有災害發生時馬上就能集結參與救援行動。”只是,目前這樣的結合在內地,通常停留在任務執行層面。

  “2008年因汶川大地震,被很多人視為志願服務、民間救援的元年,實際上,民間救援的善舉歷來有之,只是形成社會團體后在近10年發展較快。”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決策咨詢部副主任丁元竹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民間救援組織的熱情如何持續,應當從救援組織和政府兩方面進行考慮,“國外的公益性組織通常會設有籌資部或籌資經理,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項目建議書與政府、企業等打交道。其社會組織能力建設既要包括救援能力,也要包括籌資生存能力,但國內很多這樣的組織發育並不完全。”此外,政府和民間救援組織間相互認識程度不足,“不少政府部門並不了解民間救援力量的專業水平有多高,對其參與的作用還有待認識,但政策框架上已經出台了適用的規定。”

  2014年12月15日,財政部、民政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印發了《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該《管理辦法》明確了政府購買服務的原則和重點,指導性目錄也更加細化具體,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形成改善公共服務的合力。

  但有了政策導向,如何與政府真正對接仍是民間救援組織的一大難題,石欣表示,“首先,大部分地方政府決策者觀念仍停留在過往的既定方針上,並不願創新。其次,當前的政策還沒有清晰的操作意見能供基層地方政府作參考,他們只是看到文件而不知道該怎麼辦,因此,基層地方政府在是否購買民間救援力量為公共服務這個問題上很謹慎,不知道也不敢創新。”

  但為了民間救援組織的持續發展,不少組織開始自謀出路。“資金方面,絕不允許向被救者索取費用,主要解決方式除了與公益基金會對接外,大部分則通過募款解決,比如每年一兩次隊員相互間捐贈物資及裝備用以拍賣,也能籌集一些經費。”北京的綠野救援隊隊長呂忠洪表示,隨著民間救援力量逐漸成熟,除了參與實際救災行動外,“救援組織需要花大力氣在普及減災、防災的工作上,比如進入社會或者學校等。”據呂忠洪透露,目前救援隊正在開發救援課程,且與北京多所小學長期合作,“比如,一個班一周兩堂課,傳播自救、自護的知識。這不僅能實現社會價值,也可以得到政府採購項目的支持,形成造血功能幫助持續發展。”(記者 梁璇 陳強)

(責編:林露、賀迎春)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