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30日體育專電(記者石昊一)過去的兩天,2015年凱樂石全國攀岩希望之星總決賽在上海體育場攀岩運動中心舉行,來自全國報名參賽的70支代表隊在難度、速度、攀石三個項目上進行了角逐。
上周末,京畿地區持續幾日的降雪使氣溫驟降、交通受阻。然而這樣的天氣沒有阻住“戶外”運動擁躉的足跡,踏雪徒步、雪地騎行……“戶外”運動的熱度不減反增,在寒冷冬日裡煥發勃勃生機。
井噴式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普及推廣攀岩運動,中國登山協會從2009年開始舉辦“攀岩希望之星”系列賽事。
“‘攀岩希望之星’的活動起初三年隻有10個城市參與,2012年有20個,13年50個,14年88個,到了今年就猛增到了158個城市承辦。”中國登山協會經營開發部主任丁祥華說。
冬季不得不提的運動是滑雪。
“萬龍前年的客流量約6萬人次,去年是11萬。按照目前的情況估算,2015-2016雪季可能將接待超過20萬人次來滑雪。”張家口萬龍滑雪場董事長羅力說。之所以會有這麼巨大的變化,在羅力看來,申冬奧成功是主要原因。
丁祥華說:“越來越多的人觀念轉變,參與到戶外運動中來,‘戶外’的社會需求正在井噴。”
“戶外”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忙的時候我一周也最少運動兩次,一次是找一天晚上跑步,再就是周末抽至少一天出去活動,騎車啊登山啊游泳什麼的。”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特聘講師韓菁博士說。
韓菁老師是一個“愛玩”的人。今年,她年初在河北崇禮的滑雪場裡“泡”了二十多天,帶著兒子去了趟日本滑雪,五一假期參與庫布齊沙漠穿越活動,暑假去環青海湖騎行並攀登了四姑娘山,國慶去騎行草原天路,還跑了2015北京馬拉鬆。
提及為什麼會對戶外運動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韓菁老師說:“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人們能更清醒地認識自己、拷問自己。與競技體育不同,這裡沒有什麼競爭,不需要跟誰比。更多是與自己抗爭,去自己琢磨,克服自己的問題。”
在活動中,同行的伙伴共同生活、互相合作幫助,交往極具融入感與歸屬感。一群愛玩的人聚在一起便有了圈子,在圈子裡交朋友、約活動,就有了更多的同行者。長此以往,參與戶外活動,去見見老朋友們,就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
“戶外”其實是一個寬泛而模糊的概念。天上飛的滑翔傘、蹦極,地上跑的徒步穿越、單車騎行,水裡游的沖浪、浮潛,還有野營攀岩、登山探洞等等都可以歸入“戶外”的范疇。多樣化的選擇營造了數不清的“小圈文化”,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
中國登山協會戶外運動部主任張志堅評價說,戶外運動不完全屬於傳統意義上的體育,它是由旅游、文化、休閑、運動等元素聚合的多位一體的活動。
張志堅稱,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直接參與過戶外運動的人數超過一億。“戶外”的生活方式已漸漸為人們熟知、接受、認同。
從事業到產業,讓“戶外”熱緩解“冬日”寒
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46號文件)。
“山地戶外的快速發展自2005年起一直是由社會和活動主導。國務院46號文發出后,政府入場后會側重於設施主導。”張志堅分析認為,活動與設施雙重主導將成為戶外體育產業發展的“雙引擎”。
今年9月,國家統計局公布《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進一步細化了體育產業的統計類別。
丁祥華說:“事業發展推動產業發展,作為管理機構,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做好產業調研的基礎上,做好服務、引導與規范。”
關於政府在推動滑雪產業中的作用,中雪眾源咨詢公司董事長魏慶華說:“提供政策、做好基礎保障是最需要的,應該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除此之外,在體育產業的發展中提升管理水平,將“數量發展”提檔轉型為“質量發展”也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魏慶華說:“中國目前登記在冊的雪場有七百余家,然而真正配套設施完善、成體系能夠提供良好服務的不過二、三十家而已。”
22日,崇禮暴雪,令人好奇的是萬龍滑雪場的數十門“雪炮”(造雪機)在風雪中仍運行著。“前一陣子溫度高,雪道上沒挂住,現在重新做一下。”羅力解釋說,“我就是要做出最好的粉雪,要麼不做,做就做到最好。”
願“戶外”熱能夠為寒冬裡的人們帶去蓬勃的暖意,願“戶外”熱可以給經濟新常態帶去一絲盎然生機。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