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體育迎來大年

本報記者 彭訓文

2016年01月06日07: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揮別被稱為“競技大年、產業元年、路跑熱年”的2015年,我們迎來了2016,一個體育大年。

  新的一年,裡約奧運會等頂級綜合賽事將如約而至,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湯姆斯杯和尤伯杯世界羽毛球團體賽、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等頂級單項賽事亦陸續上演,中國健兒將帶來哪些驚喜?

  新的一年也是我國“十三五”時期的起步之年,在各路資本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涌入體育產業的情勢下,行政審批制度、體育協會等改革如何深入?

  新年伊始,各地路跑、廣場舞已帶動起全民健身的新氣象,熱情有了,運動如何“科學多元”?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將在中國體育新的一年的堅實腳步中得到丈量。

  競技體育:

  中國健兒將有何突破?

  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公布了一組數據。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運動員在世錦賽、世界杯總決賽中,共獲得126個世界冠軍,創造12項世界紀錄。這樣的良好勢頭,讓我們對中國健兒在將於8月舉行的巴西裡約奧運會上的表現有了足夠期待。

  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代表團表現優異:北京奧運收獲51枚金牌,首次坐上奧運會金牌榜頭把交椅﹔倫敦奧運會摘下38金,創下境外奧運最佳戰績。在裡約奧運會上,世界體壇格局是否出現新變化,中國選手在與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列強爭奪中有何突破,這些都是關注焦點。

  實際上,各個項目的奧運備戰早已全面展開:在此前的2015年巴西羽毛球公開賽暨裡約奧運測試賽上,以年輕選手為主的國羽包攬了所有5枚金牌。中國跳水隊則已進入冬訓階段,備戰將於2月舉行的裡約跳水世界杯。本次世界杯的參賽陣容也被認作是裡約奧運會的參賽陣容。中國女足在元旦后開始備戰裡約奧運的集訓,趙瑜潔、王瑩等小將的入選成為亮點……

  在其它單項賽事方面,“傷不起”的中國男足能否在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40強賽中創造奇跡﹔彭帥領銜的中國“金花”能否在澳網再創輝煌﹔在女單、女雙優勢削弱的情況下,國羽如何重奪湯尤杯……這些懸念同樣值得期待。

  體育改革:

  市場力量如何發揮?

  在剛剛落幕的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大力推動體育產業繁榮發展、繼續做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穩妥推進體育協會改革等涉及體育體制改革的項目,佔去了國家體育總局新年工作計劃的“半壁江山”。

  新的一年裡,體育改革如何進一步深入?國家體育總局目前擬定的方案這樣回答:及時總結第一批14個全國性體育協會脫鉤試點改革工作經驗,啟動第二批試點,穩妥推進體育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同時,積極推進地方體育協會改革。

  作為改革的排頭兵,足球協會的調整改革成為上月舉行的第十屆中國足球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討論的焦點。各地方足協紛紛表示,在邁向“脫鉤”和“實體化”過程中,讓它們擁有撬動社會力量、市場力量的“杠杆”十分重要。重慶市體育局副局長張欣表示,首先要做到的是讓足協有場地、資產等資源,政府支持,社會、市場力量搭建平台,地方足協才能真正“脫鉤”。

  此外,在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不斷刺激資本等市場力量涌入體育領域的今天,抑制概念炒作應被重視,著力引導資本腳踏實地為中國體育人群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真正創造價值。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以職業聯賽為代表的競賽表演業是體育產業的核心,對體育中介、體育場館、體育傳媒、體育用品等相關產業具有強勁的拉動作用。因此,如何培育好一個賽事的品牌價值,應該是參與進來的企業、資本接下來應該深入考慮的問題。

  全民健身:

  科學鍛煉路在何方?

  新年剛過,第14屆廈門國際馬拉鬆賽就熱鬧開跑。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4.8萬多名選手,浩浩蕩蕩地跑出起點就花了半小時。從2014年的51場到2015年的133場,再到2016年預計約200場,中國的路跑來得洶涌澎湃。

  有雙鞋就能跑,下了樓就能跳。這“跳”指向各地群眾更為喜愛的廣場舞。人們隨著音樂起舞,成為各地廣場的常見一景。一個受白領青睞,一個則發自草根,它們成為我國全民健身的“招牌”。

  然而,以馬拉鬆賽來說,與美國每年千余場路跑賽事相比,中國無論在數量還是運營質量上都有較大提升空間。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競賽部部長張永良表示,“不是所有賽事都朝著高大全的方向走,小而精也是必要的,馬拉鬆賽事需要多樣化格局。”

  而對於參與人群來說,科學運動的普及勢在必行。例如路跑的運動傷害如何防止?中老年人的廣場舞運動如何做到適度、防止噪音擾民等等。

  而且,全民健身也不能隻有馬拉鬆、廣場舞,應提倡更加多元的健身方式。塑身、健美操、拳擊、瑜伽、武術及其它國際流行的健身方式,都應該加以科學推廣,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對於體育用品業來說,這又如何不是一大機會呢?專家建議,相關企業應加強大數據收集工作,從而實現產品的精准投放的同時,也讓運動發燒友真正知道自身的運動狀況,從而科學選擇運動方式。

(責編:胡雪蓉、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