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菜鳥”的首馬經歷:讓奔跑傳遞歡樂與健康!

我的2016是由奔跑開啟的。1月2日上午8時,新年第一跑——廈門國際馬拉鬆賽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鳴槍開跑。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48642名跑者奔跑在全國最美的賽道上。我這隻跑步“菜鳥”幸運地成為其中的一員。
廈門來過多次,但以跑步的形式親近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還是第一次。迎著習習微風,跟著眾人的步伐,奔跑在綠樹成蔭的環島南路,與熱情的觀眾擊掌互動……那種興奮與喜悅是以前從未體驗過的。5公裡、10公裡、11公裡、12公裡……站在橋身通體潔白、雙向六車道、據稱是目前世界上離海平面最近的演武大橋上,海天一色,心胸瞬間變得異常開闊。不少跑者停下腳步,舉起手機,擺著POSE,將自己和美景一並收入鏡頭。親近自然、瀏覽美景,這是路跑與枯燥、單調的賽場跑步相比,更可愛、更有趣之處。不知不覺,我已跑過了給自己設定的目標。雖然最終沒能完成全部賽程,但我已取得了跑步以來的最好成績!此行收獲的快樂與自信更會令我回味良久。
參加馬拉鬆比賽?這事要放在幾年前,大概連我自己也不可想象。馬拉鬆,這個高大上的、賽程長達42.195公裡的長跑比賽項目,離我們這些非體育專業人士實在有點遙遠,甚至想想都要累成狗。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漸漸多了不少熱衷於跑步的朋友。微信中晒跑步裡程的、晒跑步裝備的、晒跑步N多益處雞湯文的,甚至晒馬拉鬆比賽成績的,越來越多﹔而馬拉鬆也變得親民、接地氣了,半馬、10公裡、5公裡健康跑、全家公益綠跑……跑馬儼然成了一種時尚。
在親朋好友的感召下、蠱惑下、拉動下,我也跑了起來。兩圈、三圈,四公裡、五公裡……每天進步一點點!慢慢的,上樓梯不喘了,頸椎痛犯得少了,更重要的是奔跑時大腦清零,煩惱與不快似乎隨著腳步被拋到了身后……跑步成了我減壓、放鬆的最有效的方式。出差在外,跑鞋是行囊中最不可缺少的裝備。就這樣,無可救藥地愛上了跑步!
歲末年初,盤點類資訊不斷刷屏,跑步數據也陸續出籠。有媒體統計,2015年全國在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備案的馬拉鬆賽事134場,比2014年的51場多了一倍還多。如果加上沒有備案的賽事,全國各地馬拉鬆賽大概有300場左右。有人驚呼,中國的馬拉鬆賽已呈現井噴狀態。其實,隻要把馬拉鬆熱放到全民健身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的大背景下,加之跑步參與門檻低、包容性強,理所當然地要成為全民健身事業的“排頭兵”,這一切就變得十分自然和水到渠成了。
專業人士還給出了一組數字:2012年美國舉辦正式馬拉鬆賽1600多場,其他大大小小的賽事則有上萬場。美國能跑完全程的人數為55萬人,跑完半程的有220萬人。中國能跑完全程的隻有五、六萬人,跑完半程的有11萬人到12萬人。要知道,美國的人口是3.6億,中國的人口是13.8億。如此一算,中國馬拉鬆賽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所以,這數字還得漲!其實,這些數字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意義並不大。我們關心的是,如何搭上體育大發展的快車,提高身體素質,享受體育帶來的健康和快樂!
世界這麼大,賽事這麼多。你還坐得住嗎?
當然,開跑前,不妨再回顧一下馬拉鬆的由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話說公元前490年,波斯人與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鬆海邊開戰。雅典人最終取得了勝利。為了讓家鄉人民盡快獲知勝利的喜訊,一位名叫菲迪皮茨的士兵被派回去報信。菲迪皮茨是個“飛毛腿”,也是個實誠人。他就一個勁兒地跑呀跑呀,一下跑出了42.195公裡。當終於跑到雅典時,他激動不已,喊著:“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菲迪皮茨倒在了地上,再也沒能起來。
在1896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鬆賽跑這個項目。賽程正是42.195公裡。
可見,馬拉鬆天生是與傳遞喜訊、分享快樂聯系在一起的!而“飛毛腿”菲迪皮茨的故事則告訴我們,跑馬有風險,量力而行,科學跑步,很關鍵!
你准備好了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