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鷺轉會費達6000萬 土將身價緣何越標越離譜?
中甲天津權健開價6000萬元求購遼足門將張鷺的消息昨天傳出,而這個價格是2年前國足現役主力門將王大雷由申花轉至魯能的2倍。本土門將身價漲幅甚至超越時下國內一線城市房價漲幅,而在這個冬天,本土球員身價暴漲已成“氣候”,部分國腳身價達到甚至突破人民幣億元。在金元主導國內職業足壇轉會市場的今天,絕大多數投資人的著眼點似乎仍過多集中在錦標與功利層面,俱樂部過去多年來對青訓漠視讓中國足球人才儲備出現了嚴重斷層,於是水平原本普普通通的本土球員在人才貧瘠、老東家惜售的作用下,身價被拉得虛高,不斷膨脹的球員轉會市場“泡沫”除了彰顯投資人豪邁外,並不能從本質上改變本土球員競技能力的整體低下。
本土球員“億元時代”快要到來
本周早些時候,丁海峰轉會華夏幸福的消息得到了后者的官宣。據了解,丁海峰轉會價格為5000萬元人民幣,創造了遼足球員轉會的歷史最高身價紀錄,而此時距離去年同期於海以同一價格刷新本土球員轉會身價紀錄僅僅過去了一年。但在這個“金元橫行”的國內職業足球年代,本土球員身價紀錄刷新速率提升早已成為常態,就在上賽季聯賽中段,孫可以6600萬元的身價被權健從舜天(現蘇寧)隊挖走。如果說類似孫可這樣處在職業黃金年齡的國家隊當紅球員身價飆升情有可原,那麼“權健開價6000萬元求購遼足門將張鷺”則給人以打破足球市場規律的感覺,要知道2年前,國足“一門”王大雷由申花轉投魯能的身價也隻有3000萬元。
然而如此手筆的轉會除了引來外界驚嘆之外,並不能抑制本土球員身價不斷暴漲之勢。比如,華夏幸福從富力引進年近30歲的前國腳姜寧,據說花費超過了5000萬元。一位國際足聯持証經紀人向北京青年報記者透露,他曾經代為國內某老牌俱樂部向另外一家國腳集中的俱樂部詢問某替補國腳的轉會身價,得到了“1億元以下免談”的答復,幾乎與此同時,吳曦被標9000萬元身價的消息被曝出。目前為止,與轉會傳聞沾邊的恆大國腳於漢超、榮昊、任航雖然特點各異,但其身價都被標到人民幣8000萬元以上,而這些球員時至今日仍沒有確定最終的去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原屬俱樂部和他們本人都在待價而沽,用某經紀人的話就是,“俱樂部希望等待最佳時機賣出好價,而球員同樣也要權衡利弊,為謀取高額的簽字費、薪酬待遇適時出手。中國本土職業球員億元時代到來指日可待。”
土將惜售 人才斷檔 無奈“啃老”
幾天前,當鄭達倫以2000萬元價格由上港轉至權健時,其原隊友在網上吐槽稱,“他(鄭達倫)都能賣2000萬?”要知道,這名球員的名字在2015賽季連替補名單都進不去。幾天前,一位中超豪門俱樂部負責人對北青報記者無奈表示,“我們俱樂部早早放棄引進內援的打算,因為可以用得上的,又待售的本土球員根本找不到。我們看中的一個國腳起價8000萬元,沒法談,這個價格折合歐元、美元完全可以在歐洲買到一名優質外援。”
部分國內足壇經紀人透露,“與其說俱樂部‘攥’著本土球員惜售,還不如說能夠勝任中超比賽節奏的優質本土球員實在奇缺,就連當初水平一般化的球員都被各家爭先恐后惦記,國腳身價怎麼可能不漲,現在國內球員轉會市場絕對是賣方市場啊。”至於本土球員稀缺原因,經紀人、教練員、中國足協的官員給出了相近的解釋。在去年11月進行的2015賽季中超頒獎大典上,現場媒體記者意外地發現,作為頒獎“固定科目”的聯賽最佳年輕球員獎項空缺,盡管恆大王軍輝、富力葉楚貴、申鑫吳毅臻等3人曾在候選者中排名靠前,但由於上個賽季他們上場率及各項數據未能達到入圍候選標准,因此導致該項評選難產。對此,中國足協一位官員坦言,“為什麼本土球員身價長得離譜?還是中國足球人才青黃不接鬧的,看看傅博率領的國奧隊中,有幾個能在中超打主力?他從海外補充球員,也是因為國內聯賽可選之才實在太少,看看最近幾屆國青隊、國少隊的表現,其實不難理解國內職業聯賽人才儲備為什麼會出現嚴重的斷層,很多職業俱樂部青訓不力或者對相關工作敷衍了事,他們找不到理想的本土強援,怪誰呢?”
足協、俱樂部危機意識待提升
2014賽季,中國足協推出了一項全新職業俱樂部精英梯隊聯賽,意在合理規劃職業俱樂部人才基礎建設,充斥職業俱樂部人才儲備。提到此事,一位協會元老回憶稱,中國足協職業聯賽部門其實早在2011賽季就將“各級梯隊建設”編入職業俱樂部准入細則當中,但是因為缺少競賽杠杆的支撐,相當一部分中超、中甲俱樂部為了“達標”,匆匆從注冊所在地體育部門序列的梯隊、專業訓練隊,甚至社會組織培訓的“非正規軍”臨時請來“挂靠”,這樣的應付之舉並不能從根本上緩解職業球隊人才危機,而由於這樣“挂靠”的球隊從歸屬上與職業俱樂部也不存在嚴格隸屬關系,因此缺乏規范遴選的所謂梯隊,其成員質量低下可想而知。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由於上述絕大多數俱樂部或因成立時間較短或因青訓意識提升較晚,短期內還無法實現人才輸送的規模化、優質化。一位常年參與青訓工作的前職業球員這樣說道,“現在本土球員人才奇缺,是過去多年我們足球圈忽視、糊弄青訓造成的惡果,透支這麼大,這債還起來不容易。好在已經有多家俱樂部有意識加大青訓投入,如果在這方面,所有俱樂部都有爭先意識,那才是中國職業足球的福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