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評論>>體壇深V

《體壇深V》系列評論

李碩:理性看待國內球員身價泡沫

李碩
2016年01月12日17:33 |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小字號

新年伊始,在全球足壇冬季轉會市場開啟十天后,德國《轉會市場》網站統計顯示,中超球隊以411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95億)的轉會開銷高居全球第一,中甲球隊則排在英超德甲、墨甲、意甲之后,位居第六。同時,有四支中國球隊躋身世界足壇球隊轉會開支排行榜前十名,分別是天津權健、河北華夏幸福、北京國安和江蘇蘇寧。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正以“土豪”之姿傲立世界足壇。

在這些出手闊綽的中國球隊的開支表中,除了幾位外援的高身價外,諸多國內球員賣出“天價”則更在震撼球迷的神經。無論是顧超5000萬轉會江蘇蘇寧,姜寧4000萬加盟中超新軍河北華夏幸福,都被認為有身價虛高之嫌,而上港隊的替補小將鄭達倫以2000萬元轉會志在沖超的天津權健隊,則更讓球迷直呼“萬萬沒想到”。除此以外,手握優秀國腳的幾支球隊更為核心球員標出了八九千萬的轉會費,這樣的身價已經直逼中超頂級外援。

商品價格以價值為中心上下波動,市場供求影響商品價格,這是我們中學時學的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當價格遠超價值時,恰恰說明了供求關系的突出矛盾。中超每支球隊最多可引進五名外援,這也就意味著剩下六個名額隻能用本土球員。但中國足球長期的急功近利造成了人才的大面積短缺,當中超迎來“80億”時代,市場這支看不見的手讓國內球員“奇貨可居”。

足壇人才少,市場不差錢。如今,國內轉會已經成為徹底的賣方市場,球員的身價更是水漲船高。國內球員身價泡沫的不斷膨脹固然是我國足球市場火爆的正常結果,但相關管理者也應出台適當的調控措施,給過熱的市場降降溫。

當然,在國內球員身價飛漲的局勢下,有遠見的俱樂部自然會走上青訓立隊的道路。去年年底出台的《中國足球協會球員身份與轉會管理規定》中也有一系列鼓勵俱樂部開展青訓的條文,如提高培訓補償的標准、提升購買年輕球員的成本、將球員簽約年齡放寬至16歲等等。當俱樂部培養出好苗子,擁有了足夠的人才儲備,國內球員的身價泡沫自然會在陽光下消散。

(責編:楊磊、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