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評論

《體壇深V》系列評論

鄭軼:CBA全明星,別“為辦而辦”

鄭軼
2016年01月18日18:25 |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小字號

看上去很嗨的2016CBA全明星周末,在一片“審美疲勞”的吐槽聲劃上句點。盡管今年比賽地打破了“北上廣”的承包,盡管主辦方用投影打造“史上最炫酷”開幕式,盡管向中國男籃亞錦賽奪冠致敬環節頗具情懷,但這一切努力似乎並未博得預想中的掌聲。缺少懸念、正賽乏味、為表演而表演之類的負面評價,令20歲的CBA全明星賽遭遇“成長的煩惱”。

對於辦好CBA全明星周末,主辦方並非不努力。自1996年首次將NBA全明星概念引入國內,CBA花了十來年學到了NBA幾十年形成的體系。從流程形式的模仿到娛樂氛圍的營造,CBA全明星即便有“山寨版”之嫌,但也算學得有模有樣。除了“一直在模仿”,主辦方在本土化“創新”也不能說沒花心思,時不時的“彩蛋”確實制造過驚喜。就算去年冗長的“籃球夢”舞台劇引發如潮差評,但至少說明,CBA全明星周末已然成為有觀眾、有市場的年度籃壇“話題”。

在籃球職業化進程中,“全明星”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和意義。這是回饋球迷和贊助商的一場秀,也是用娛樂展示籃球魅力的一部大片,無論是參與者還是圍觀者,都能借助這一平台獲得心理與感官的愉悅。如果用明星級別與精彩程度比較,CBA全明星賽固然與NBA不可同日而語,但本土聯賽與球迷天然的貼近感、粘合度,理應讓這場秀具有另一種獨特魅力。但遺憾的是,CBA全明星似乎始終沒找准定位,風格也搖擺不定,難免讓滿心期待的球迷產生落差之感。

不可否認,在娛樂手段多元化的當下,普通觀眾的“眼球關注度”很容易轉移,CBA全明星周末越辦越難是現實。而相比於NBA明星,國內球員缺少娛樂精神與表演欲望,也不是靠模仿個皮毛就能彌補的。近幾年的CBA全明星賽,幾乎成了外援的個人刷分秀,本土球員缺少配合與對抗的“投籃表演”,將本該花哨好看的比賽變得中規中矩、懸念銳減。NBA曾盤點全明星最難忘瞬間,球迷至今津津樂道、難以忘懷。而CBA全明星越辦場面越大,令人印象深刻的亮點反而走了“下坡路”。

任何一項賽事從無到有,都是從模仿與借鑒起步,但若想不清楚“為什麼辦”且“為辦而辦”,勢必拖慢前進的節奏、缺少創新的動力。CBA全明星賽幾度更改舉辦時間,為的是解除球隊思想負擔,讓大家“玩”得盡興,但依舊難以改變“出工不出力”的現實。球隊和球員不重視CBA全明星賽,與其說出於季后賽成績的功利化考量,倒不如說是從未真正理解全明星賽的理念、領悟職業體育的內涵。而從CBA全明星賽環節設置、氛圍渲染等不到位之處,也足以折射當前籃球職業聯賽構建自身文化的差距。

許多年前,我們總在艷羨NBA,幻想何時有自己的全明星賽。而今,當CBA全明星賽走過20年,如何超越一項“任務”辦成真正的籃球盛宴、球迷狂歡,要思考的的恐怕更多。

(責編:胡雪蓉、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