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深V》系列評論
中文觀潮:深耕足球土壤才有出路
在國足基本無緣2018年世界杯的背景下,國奧隊非但沒給中國足球帶來絲毫亮色,反倒是以小組賽連敗三場的戰績無奈宣告:當前這支國奧隊能夠帶給人們的不是希望,而是失望。
國足不行,國奧隊也不行,中國足球的希望又在哪裡呢?恐怕能說出口的,也就剩下耐心等待足球環境好轉帶來的利好了。
對於眼下馬上面臨解散的國奧隊早早出局,有人在分析這支隊伍組成人員的成長背景,有人在討論這支隊伍的主帥是否合格,還有人在質疑這批隊員如此低的水平還能在聯賽拿到高薪是否得當……總之,隻要國字號球隊失利,類似的指責與反思便會來上一遭。遺憾的是,這樣的職責與反思大多與事無補,且有審美疲勞之嫌。
那麼,中國足球難道就沒有出頭之日了嗎?當然不是。逆境之中愈挫愈奮,最該成為中國足球的品格。只是,失敗的經歷太多,積攢的陋習太多,圈內人早已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僅就這支國奧隊而言,打架、輸球是家常便飯,不服管理、更換教練更是頻繁上演,如此劣跡斑斑的球隊,又怎能擔負起為中國足球爭光的重任。
中國足球想要做到面貌一新,隻能走從青少年抓起這一條路。而從青少年抓起,就意味著耐心與付出,就意味著從頭抓起、從根上改變。從這個角度出發,中超聯賽媒體版權賣出天價、中超各隊拼命花大價錢聘外教請外援,似乎和從青少年抓起改變足球面貌頗難產生關聯。而從青少年抓起,抓的不僅僅是足球技術、配合戰術,一定還有意志品質的磨礪、協作意識的養成。
想要改變中國足球的面貌,就要下決心深耕中國足球賴以生存發展的土壤。庸人扎堆、不學無術的圈子文化要改,急功近利、大轟大嗡的不良習氣要改,隻懂爭功、不懂擔責的管理習慣要改,瘋狂燒錢、盲目炒作的發展思路要改,不想埋頭苦干、隻做表面文章的做事風格要改,隻重自家得利、不顧業界生態的狹隘觀念要改,至於假球黑哨猖獗、作奸犯科不斷的球場痼疾更要保持高壓態勢力求除惡務盡。
國足不夠爭氣、國奧一輸到底,的確讓人心塞、郁悶,但也還不是世界末日。這是足球發展一度走偏需要付出的代價,但繳了學費就要學到一點真東西。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足球發展面貌,那國字號隊伍輸球輸人的悲劇,難保不會周而復始上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