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綜合

北京花滑“不走尋常路” 愛好者也能進國家隊

王笑笑
2016年01月29日08:37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參加本屆冬運會花樣滑冰比賽的北京隊隊員的身份有點兒“復雜”,既有入選了國家隊的職業選手,也有還在讀書的業余選手。不過,他們都來自北京世紀星滑冰俱樂部,是專業體制外的選手。“事實証明,俱樂部也能培養出優秀人才,而且有望成為未來運動員培養的主流方向。”世紀星俱樂部董事長范軍表示,未來俱樂部將與北京市體育局通力合作,組建一支“非同尋常”的專業隊,“2022年北京冬奧會,咱們的花滑選手要力爭在家門口奪牌!”

愛好者也能進國家隊

這是17歲的王雪涵第一次參加冬運會雙人滑比賽,4年前她還是女單選手。雪涵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小妞兒,6歲時陪媽媽逛街,偶然踏上了商場裡的冰場,“一滑就著迷了,說什麼都不下來,直到商場關門才舍得走。”

從此,小雪涵便開始在俱樂部學滑冰。從家往返冰場近百公裡的路,她就在車上吃飯、寫作業。“因為喜歡,無論多苦多難都能堅持。”以進國家隊為目標的雪涵,一度在全國比賽中獲得女單第六名。2012年,她被國家隊雙人組選中,與哈爾濱運動員王磊搭檔,改練雙人滑。兩人進步飛快,數次登上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分站賽領獎台,本屆冬運會獲得獎牌幾無懸念。

和王雪涵一樣,參加冰舞項目的美女張伊伊也是北京姑娘,因為愛好開始練習滑冰。由於個子越長越高,俱樂部讓她改練冰舞,搭檔是來自長春的吳楠。吳楠來京前曾是一名專業隊選手,2003年加盟世紀星。如今,兩人搭檔近10年,也入選了國家隊。“當初學滑冰,沒想過成為職業選手,更沒想過進國家隊,就是喜歡,畢竟那麼多專業運動員想進國家隊都進不去呢。”能夠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伊伊覺得開心又幸運,“隻要努力、滑得好,無論專業選手還是愛好者,都有機會。”

今晚亮相女單短節目的13歲小丫陳虹伊,則是海澱實驗中學初一的學生,每天利用課余時間訓練三四個小時,十分辛苦。“小時候去紫竹院公園滑野冰,春天冰化了,就吵著讓爸媽給我報班學滑冰。”雪涵和伊伊的成功,讓小虹伊有了目標,“希望像兩位姐姐一樣,以后進國家隊。”

業余訓練模式益處多

從愛好者到國家隊選手,從花錢學到領工資,如今張伊伊、王雪涵都成了職業運動員。“孩子自費訓練,展現出一定資質,取得一定成績后,俱樂部就開始投入培養。不僅訓練、器材不收費,還按照等級發放補貼,不比專業隊工資少。”范軍說,“虹伊這種情況,我們也會提供師資、場地保障,支持她參加比賽。”

在范軍看來,業余訓練模式培養出的運動員,對社會環境更熟悉,面對壓力和挫折時也更平和,“運動員應該有專業以外的技能,全面發展。未來他們會走向社會,面臨生存問題,俱樂部培養的運動員更容易轉型。而且,外語、文藝方面的學習,各方面知識的積累,也有助於專業水平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這種培養模式以廣大愛好者為人才庫,選材面更廣。”據范軍了解,如今東北省市的專業隊數量大大萎縮,選拔苗子越來越難,“而北京市花滑錦標賽有近300人參加,基數遠大於基層體校和專業隊。有了這麼大的‘塔基’,‘塔尖’自然建得高。”

談到俱樂部模式的益處,運動員們也各有看法。吳楠認為,俱樂部以運動員為主,選手有更多發揮空間。王雪涵覺得,因興趣愛好走上冰場,訓練時更積極、主動,對項目的理解也更透徹。陳虹伊則干脆地表示,“累是累,權當課余時間換換腦子,也挺好!”

與體制融合彌補劣勢

除北京隊幾名選手外,參加本屆比賽的兩名上海選手於小雨和金楊,也都是世紀星的選手。“現在民間氛圍非常好,世紀星在全國有十幾家冰場,很多人在業余時間拿滑冰作為娛樂、消遣。俱樂部模式未來有望成為人才培養的主流。”范軍說。

不過范軍也承認,民間俱樂部的最大功能在於普及,“當學員達到一定水平,需要‘拔高’時,我們的硬件條件、保障系統跟專業隊就有差距了。比如冰場,俱樂部以市場為基礎,所有冰場都是商業性的,沒有專供學員訓練的環境,頂多是安排出專門的時間,不用和其他客人擠在一起。”

不過,未來幾年,北京花滑相關劣勢有望被彌補。市體育局已正式委托世紀星組建專業隊,這種合作將使“不同尋常”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完整。“世紀星擁有成熟、專業的師資和培訓手段,政府層面則給予資金等支持,一方面促使更多人參與項目,一方面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訓練環境。”來自體制內的保障,令范軍對俱樂部的成材率更有信心。

范軍也強調,成立專業隊不是回歸傳統的專業訓練模式,而是將體制優勢和社會力量、市場基礎有機融合,讓北京花滑的道路越走越寬。“有了這個平台,大家都摩拳擦掌、充滿信心。2022年冬奧會,北京花滑將力爭實現奪牌目標。”

(責編:溫靜、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