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於北京時間2月13日在挪威小城利勒哈默爾開幕。中國代表團派出23名運動員參加冬季兩項、滑冰、滑雪、冰壺4個大項、28個小項的比賽,參賽運動員人數與第一屆冬青奧會持平。在當日進行的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賽中,16歲的中國小將李岩哲勇奪桂冠,為中國代表團贏得首枚金牌。
當日,在冰壺混合團體賽首輪比賽中,中國冰壺隊以2︰7負於瑞士隊。
代表中國隊出戰的杜泓銳、張文欣、趙芮伊、韓雨等4位選手,都是國內同年齡段的佼佼者。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三屆全國冬運會上,張文欣所在的張家口隊爆冷戰勝哈爾濱隊獲得男子金牌,杜泓銳隨烏魯木齊隊收獲一枚銅牌﹔趙芮伊作為包頭隊的三壘拿到女子銅牌﹔4人中年齡最小的韓雨不到16歲,仍是北京懷柔五中的初三學生,是一位非專業體校選手。
剛到國際賽場,4名小選手還是暴露出了比賽經驗不足的問題。中國冰壺隊主教練柳蔭在總結本場比賽時說:“沒有章法,沒有想清楚該怎麼打。”張文欣說,與國外選手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比賽經驗方面,而不是在真正的技術層面,“國外的選手總在需要的時候能送出成功的投擲”。
據柳蔭介紹,適合冬青奧會參賽年齡段的國內冰壺選手隻有百余人,而真正的選拔隻在十幾個人中展開,而且在十三冬之前就已確定好了人選。
當年,柳蔭和王冰玉、岳清爽、周妍組成的中國女子冰壺隊,曾奪得2009年世錦賽冠軍和2010年冬奧會銅牌。2014年索契冬奧會后,馳騁賽場多年的“四朵金花”逐漸淡出國家隊,隊伍大換血,隨之而來的是成績的一再下滑。在去年11月舉行的泛太平洋冰壺賽中,中國女子冰壺隊僅獲季軍,創下歷史最差戰績,且未能取得今年世錦賽參賽資格。
小眾運動的普及和推廣,離不開“大事件”助推。無論是世界大賽獲得出色成績,還是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申辦,都會給冰壺項目的“跨越式發展”帶來激勵,但這不會一勞永逸地成為人才涌現的源頭活水。
一方面,王冰玉、柳蔭等是專業訓練體制下培養出來的“金花”,但如果缺乏土壤和積澱,開花結果的希望更多是寄托在“天時”上,其成功經驗難以復制。另一方面,國內選手多是從其他冰上項目改項參與冰壺運動,猶如“第二志願錄取”。此外,價格不菲的冰壺器材、設備和場地讓冰壺有了“貴族運動”之稱,對冰壺有興趣和天賦的人平時很難接觸到這項運動。
張文欣、趙芮伊、杜泓銳現在隨專業隊訓練,接觸冰壺時間並不長,他們的目標是進入國家隊,爭取出現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柳蔭說:“現在專業隊、學校、俱樂部多種人才輸送模式都在嘗試。”在十三冬上,上海冰壺隊就以“學生軍”出戰,而韓雨出現在這支冰壺隊中也說明學校力量開始顯現。
《 人民日報 》( 2016年02月14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