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綜合

人民日報海外版:從自行車大國騎向自行車賽事大國

溫 靜
2016年02月23日08: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對於中國自行車運動而言,2015年堪稱一個重要時間節點。隨著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的逐步落地,站在風口上的體育產業釋放政策紅利,中國自行車賽事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期。

近日,人民體育、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聯合發布“2015最具影響力自行車賽事排行榜”。榜單統計了2015年近200場較成規模的自行車賽事,將排在前100名的賽事予以公布。賽事涵蓋公路賽、山地賽、越野賽等類別,從專業性、輿情熱度和參與情況3個維度綜合評估。其中,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和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名列前三。

賽事聲勢“兩頭熱”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每年舉辦的大大小小的自行車賽事、騎行活動總量已超過3000場。與之對應,我國騎行愛好者總人數多達2000萬人,且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長。國內分布著2200家自行車俱樂部,主要集中於東部和中部。這充分說明,騎車正從代步方式轉變為休閑運動,形成一個全新概念的“自行車大國”。

在自行車運動及其產業鏈中,賽事是一條核心主線。目前,我國已搭建起比較完備的自行車賽事體系,既有環青海湖、環海南島等職業賽事,也有環鄱陽湖、中國自行車聯賽等業余賽事。

如今自行車賽事的聲勢足以用“兩頭熱”來形容。一方面,國際性賽事扎堆舉辦:目前中國是亞洲承辦國際自盟(UCI)賽事最多的國家,2015年在華舉辦了9項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其中環青海湖賽和環海南島賽均達到亞洲最高級別。另一方面,業余賽事和群眾賽事出現“井噴”:2015年以業余選手和愛好者為參與主體的自行車比賽佔到八成以上。

地方辦賽熱情的高漲,源自自行車賽的獨特景觀宣傳和城市營銷作用,可以全方位、長時間展示舉辦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風貌,所以政府成為促成賽事的“主力軍”。同時,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參與門檻低、親近大自然的自行車運動契合了國人對健身、環保、休閑的需求,成為各地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西地區有特色

目前我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均舉辦過自行車賽,實現了賽事全覆蓋。在排行榜統計的自行車賽事中,東部地區43項,中部地區37項,西部地區28項——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約佔自行車賽總量的60%。

按照以往經驗,體育賽事的活躍程度與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關。中西部省份大多不屬於體育發達地區,但在舉辦自行車賽上卻成功“逆襲”。究其原因,一是騎行對場地要求不高,中西部地區可以借助公路、山路甚至省道、鄉道因地制宜地開展自行車比賽和全民健身活動。二是自行車扎根群眾,技術門檻低,器材獲取相對便利,便於調動起大眾的參與熱情。三是依托自行車賽的宣傳效應,有助於培育當地的體育市場,具有比其他項目更廣闊的潛力。

如果說,東部地區的自行車賽多追求“高大上”,中西部地區則偏重於“特色化”。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2015年舉辦了村道賽、北疆穿越賽、草原山地車賽等,充分利用當地地形地貌,並融合了民族特色,創立了獨樹一幟的區域賽事品牌。

隱性價值潛力大

隨著中國自行車運動的蓬勃開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成為應有之義。在華舉辦的國際自盟賽事盡可能提升參賽隊伍級別,並通過提高獎金、接待水平來吸引高水平車隊,以增強觀賞性。

而民間騎行的勃興,使得這些走“專業路線”的職業賽事也日趨“兩條腿走路”,開始琢磨如何辦得適合大眾胃口。比如設置業余比賽、榮譽騎行、戶外表演等活動,進一步普及自行車運動、調動觀賽資源、擴大參與人群,取得了不錯的推廣效果。

2015年的自行車賽事,以業余選手和愛好者為主的業余賽事、騎行活動佔據主流,賽事針對本地區量身定做,兼具針對性和靈活性,容易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而地區間的賽事聯動,更有助於營造自行車運動的文化氛圍。

將辦賽的熱度轉化為市場的熱度,是所有自行車賽的共同目標。當前,國內自行車賽的熱度呈現出比較穩定的發展軌跡。相比於環法賽、環意賽等“百年老店”,我國的自行車賽事隻能算剛剛起步,環賽中最年長的環青海湖賽也不過14年。打造一項品牌賽事無法速成,不是有錢、有人、有地就能換來。掌握辦賽的規律、雕琢辦賽的細節要靠時間的積澱,最終讓參與其中的選手和觀眾來評判。

從產業發展角度,自行車運動市場具有廣闊的前景。包括運動器材、專業裝備、車輛維修、騎行培訓的整條產業鏈以及低碳旅游、體育休閑等復合產品,都是以賽事平台為核心,亟待進一步深入擴展。以此估算,自行車賽事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外還有更多隱性價值和挖掘潛力。

(責編:溫靜、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