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3戰積2分小組墊底 小組出線?難度大!

高拉特(左)本場比賽打入兩粒進球,卻無法幫主隊取勝。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
開場15分鐘就建立起2球的領先優勢、怒濤般的進攻讓人看到恆大主場大勝的希望,然而這卻不是事實的全部——曾誠的一次低級失誤以及終場前保守的戰術和換人,讓浦和紅鑽隊得以扳平比分、從廣州全身而退。
16日晚間,以全新胸前廣告推出集團新產業“恆大金服”的廣州恆大隊最終以2比2戰平浦和紅鑽隊,未能用勝利完成獻禮。小組3戰2平1負僅得2分,恆大以小組墊底的態勢完成亞冠小組賽前半程,這還是他們參加亞冠以來的第一次,要完成小組出線的任務已經十分危急。
世俱杯后遺症仍在延續
幾乎和上一場聯賽主場迎戰長春亞泰隊的走勢相同,恆大很快就建立起2球的領先優勢,但不一樣的是,對手浦和紅鑽隊卻不像亞泰那樣落后之后就完全放棄。沒能借勢將勝局進一步擴大,恆大有些“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味道。
很明顯可以看出來,在下半場最后的關鍵階段,恆大球員看上去真的有些跑不動了。“在比賽的最后階段,我們的球員利用了體能上的優勢。”佩特科維奇說。
一下子打不死對手,恆大給了浦和喘息之機。佩特科維奇說,如果不是開局時主裁判判罰的那粒點球,浦和甚至有機會在廣州客場拿到一場勝利。當然,最終能夠拿到一場平局,他已經很滿意。
斯科拉裡認為這場比賽平局是個公平的結果。對於目前球隊遭遇的處境,他也說自己早有預料:“2013年的時候,俱樂部拿到了亞冠冠軍,然后參加了世俱杯,結果2014年亞冠表現就不夠好。2015年,我們又拿到了亞冠冠軍,同樣打了世俱杯,世俱杯會影響冬訓,我早有預料。”
那麼,是不是這樣的問題無可避免?斯科拉裡否認了,但究竟怎麼辦,他隻說“繼續工作”。
斯帥臨場換人難稱妙手
一位曾經率領球隊奪得世界杯冠軍的教頭,在足球上的認知必定百倍千倍於普通人,他作出的每一個決定當然都有自己的道理。
那麼,斯科拉裡的決定是否就毋庸置疑?至少從事后顯現的效果來看,他在這場比賽裡的一些做法值得商榷。
首先是在前場球員人選的使用,剛剛在聯賽中完成進球的郜林,狀態應該不存在任何問題,但卻被重新按在了板凳上。當斯科拉裡重新想到換上郜林時,比賽已經進入垃圾時間,郜林隻能在場邊目睹著對手完成了扳平比分的進球。而取代他上場的鄭龍,卻浪費了不少威脅球門的機會,而在亞冠這樣的比賽裡,浪費機會也許就代表著被懲罰。
最后階段換上劉健的做法,甚至可以直接稱之為昏招。對手正是從劉健所鎮守的右路完成起球,最終破門。在此之前,頂替張琳芃出場的王上源本來表現得相當穩健。如果黃博文體能已經透支,斯科拉裡完全有別的辦法進行調整,直接進行對位換人——畢竟剛剛上場的球員還沒有完全適應比賽的節奏,調整后衛線是相當危險的舉動。
■賽后
鄭智:未到不能出線時
隊長鄭智賽后承認,球隊已經陷入兩難境地,但他也說,如果球隊間歇期調整得當,亞冠小組出線仍然還有希望。
球隊連續最后時刻丟球,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切?鄭智的回應很真實:“很難說是球隊出了什麼問題,有可能是體力下降,也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足球場上隻要90分鐘比賽還沒結束,就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絕殺和被對手進球都可能。”
他認為球隊現在還沒有到出局的地步:“確實我們現在小組的排名是最后一名,但是小組賽剛打了3場,還有3場比賽沒打呢,我們還沒有到不能出線的時候,后面3場如果打好的話,還是有機會出線的,我們現在還是利用間歇期好好調整,准備后面的比賽。后面3場比賽不能過度地去想困難,球隊要盡快找回過去的狀態,如果找回狀態,不管主場客場都有機會。”
出線分析▶▷ “復制”大阪力挽狂瀾?
從沒想到有一天,我們需要為恆大亞冠出線扳著手指算分數。小組賽前三場一場未勝,衛冕冠軍僅積2分,落得小組墊底的尷尬局面。而且參加亞冠的4支中超球隊中,恆大也是唯一排名墊底的球隊。
理論上來說,恆大還沒有徹底喪失出線的希望,因為他們后面還有3場比賽,還有拿到9分的可能性。而這個小組目前的局面比較復雜,原本被認為最弱的悉尼FC隊竟然拿到2場勝利,暫居小組積分榜首。浦和紅鑽隊和浦項制鐵隊則雙雙拿到4分並列小組第二。在浦和主帥佩特科維奇看來,這個擁有3支曾經獲得亞冠冠軍球隊的小組,可以說是今年亞冠的“死亡之組”。因此,之后究竟哪兩支球隊出線目前還無法定論。
去年,大阪鋼巴隊同樣是在前三場僅得1分的情況下,后三場比賽取得連勝,最終后來居上以小組第二的身份晉級淘汰賽。如果恆大能夠復制大阪去年上演的奇跡,他們仍然有機會更正自己此前犯下的錯誤。
但接下來的賽程對於恆大而言並不輕鬆,他們將接連征戰兩個客場,與浦和紅鑽隊和浦項制鐵隊交手,這兩個客場恆大必須至少拿到4分,才能保証理論上的出線可能。
不過,恆大如果以小組第二身份出線,他們將與魯能那個小組的頭名交手,而那支球隊很有可能是FC首爾隊。以首爾4比1客場橫掃魯能的表現,恆大恐怕費盡千辛萬苦完成小組出線后,也將遭遇嚴峻考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