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深V》系列評論
鄭軼:朱婷留洋,別辜負最好的年華
對於中國排球而言,“留洋”承載的失意,遠遠多於喜悅。我們記憶中那些遠走的名將,大多被冠以“海外淘金”的名頭,而她們在國外聯賽的境遇,留存在報端或網絡的隻言片語,不過是一段段稍顯模糊的記憶。
正是這樣的過往,讓朱婷留洋的話題,始終交織著期待與爭議。22歲的當打之年,幾十年難遇的天才主攻,賦予朱婷“國寶般”的排球地位。她的“走出去”,意味著一條前所未有的路,評價為“劃時代意義”亦不夸張。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關於環境適應、體制差異、訓練傷病的問號。
5月7日,當土耳其聯賽豪門瓦基夫銀行俱樂部正式宣布簽約朱婷,一切設想變成現實。全球發展最好的女排聯賽,名將雲集的隊友陣容,七位數的簽約薪金,足以証明朱婷的身價與實力。高水平留洋對運動員的裨益毋庸置疑,但問題是,朱婷的突破會不會只是一個“特例”?
了解排球的人都記得,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幾波“留洋潮”,幾乎都仰仗於郎平的幫助。孫玥、殷茵等國手登陸意大利聯賽,同在俱樂部執教的郎平各種照顧。“黃金一代”的馮坤、楊昊,也因郎平的牽線遠赴意大利打球。這一次朱婷加盟土耳其聯賽,同樣多虧郎平的運作。如果脫離了這位功勛教練的影響力,這些隊員能自己打破體制的屏障、疏通市場的環節嗎?
盡管披著“職業”外衣,但國內排球聯賽依然是體制的翻版。國家隊與俱樂部的沖突、人才自由流動的桎梏、全運錦標任務的掣肘,根本剪不斷理還亂。如果不是朱婷所在的河南女排實力不濟,又“堵死”了轉會其他國內球隊的路,確實造成一個世界杯MVP打不上高水平比賽,朱婷能否成行恐怕很難講。以往排球運動員留洋基本都過了運動生涯的巔峰期,就算更多現役國手想追隨朱婷腳步,出於成績考量的俱樂部和地方隊肯甘心放走主力隊員嗎?
即便如願走出去,保質保量的留洋仍是“稀缺品”。當前高水平女排聯賽集中在歐洲,但就算俄超和意甲也存在贊助商撤資、拖欠工資的現象,至於打不上主力、融不進球隊更是常有之事。如韓國名將金延璟般的留洋成功者畢竟是少數,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特質與潛力。留洋並非“靈藥”,與其奢望“走出去”就能蛻變成巨星,倒不如先扎實提高實力,有朝一日以匹配的身份站上世界舞台。
最好的年華,最大的錘煉,最美的綻放——這是朱婷比前輩們的幸運。無論是中國排球的影響力,還是留洋路徑的鋪展,一個具有世界號召力的“新偶像”無異於最佳代言。但願這是一個開始,改變的不止於一個朱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