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深V》系列評論
李碩:中國高爾夫的裡約機遇
5月15日,中國高爾夫一姐馮珊珊在上海的別克錦標賽衛冕成功,斬獲個人第六個歐巡賽冠軍。同一天,19歲的竇澤成在河南公開賽贏得個人職業生涯首冠。這兩個冠軍與李昊桐月初在中國公開賽捧杯合奏了一曲中國高爾夫奧運年的優美樂章。
高爾夫首次進入奧運會是在1900年的巴黎,但由於規則混亂、職業化程度低以及受眾范圍小,高爾夫僅在奧運大家庭停留了兩屆。進入21世紀,高爾夫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職業化程度最高的運動項目之一,諸多巨星的涌現讓高爾夫被貼上貴族標簽的同時擁有了不少擁躉。因此,2016年,高爾夫時隔112年重返奧運會也成為裡約奧運會的一大看點。中國高爾夫有望踏著這股東風迎來高速發展的良機。
對於“曲高和寡”的高爾夫來說,重回奧運會大家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項目關注度和普及度、讓更多國家願意投入精力培養人才,從而促進高爾夫項目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但是,在諸多世界名將看來,奧運會金牌的含金量遠遠不如大滿貫冠軍。在已經頗為緊密的高爾夫職業賽程中加入奧運會,讓很多球員做出了更傾向“職業”的選擇。目前,男子世界排名前二十位中的斯科特、烏修仁、舒瓦澤爾都已經宣布退出奧運會的爭奪。
同時,為了讓更多國家和地區的高爾夫選手可以站上奧運會的舞台,高爾夫的奧運參賽資格並不完全遵照世界排名。在男女各60位的參賽名額中,世界排名前十五位的選手自動獲得參賽資格,但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賽選手最多不超過四人。除了世界排名前15的球員,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賽選手不超過兩個。這也就意味著會有一些排名在二三百位的球員將搭上前往裡約的飛機。出於這一參賽原則,奧運會的競爭其實遠遠小於大滿貫,這也讓它有望成為黑馬爆冷的溫床。
與高爾夫在職業化程度類似的網球項目就曾多次出現黑馬的奧運圓夢故事。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最大贏家是智利選手馬蘇,他先是與同胞岡薩雷斯攜手拿下男雙冠軍,之后又一鼓作氣摘得男單金牌,讓智利這個國家在奧運百年歷史上首次品嘗到金牌的滋味,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家英雄,也在智利國內刮起了一陣網球旋風。也正是在這屆奧運會上,李婷和孫甜甜在女雙賽場奪魁成為了中國網球騰飛的裡程碑。
作為中國高爾夫界唯一的大滿貫冠軍,馮珊珊四年前的突破確實引發了國人對高爾夫的關注,也帶動了一批高爾夫青少年的成長,而奧運會上的突破則更有可能掀起全民狂歡。馮珊珊就多次表示對本屆奧運會的期待,她也深知自己肩負的國家榮譽。二個多月后的裡約奧運會,將有四位中國球員躊躇滿志地站上賽場,他們的表現也許將譜寫中國高爾夫的新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