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改革扛起三大球振興大旗
新華社重慶9月1日體育專電(記者周凱 林德韌)國家體育總局日前對外公布了《競技體育“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回顧“十二五”期間我國競技體育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的同時,《規劃》也指出三大球等項目“整體水平依然較低”,並提出將“以足球改革為突破口,提升足、籃、排三大球發展水平”作為重要目標之一。力度空前、已有突破、正在穩步推進的中國足球改革將扛起三大球振興大旗,為籃球、排球的職業化改革探路。
和歐美國家相比,中國三大球雖然起步較晚,但也曾稱雄亞洲,且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了“職業化”改革。然而,隨著三大球在世界范圍內的進一步普及,市場化、職業化日趨完善,並形成規模龐大的體育產業,我國的三大球項目競技水平卻並沒有因“職業化”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當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賽場上爭金奪銀、中國已穩居奧運獎牌榜前列時,近年來三大球整體水平不進反退,尤其是男足國家隊跌入低谷,成為中國競技體育令人悲哀的短板。
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離不開適宜的管理體制的保障。我國跳水、舉重、乒乓球等傳統優勢項目在國際體壇繼續領先,田徑、游泳等項目亦有所突破,得益於具有中國特色的運行體系。但三大球項目究竟該採取何種運行管理體系,曾經存在較大爭議,甚至有觀點認為,中國三大球的落后是因為職業化。
事實上,市場化、職業化是契合三大球項目特色的最有效的管理體系,這在世界范圍基本已是共識。與其說是職業化害了中國三大球,不如說是行政干預、功利主義、忽視青訓的“偽職業化”,讓中國三大球滑向低谷。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性階段,中國競技體育在構建健康中國、促進經濟轉型、提升國際形象上的綜合功能愈發凸顯。而沒有強大的三大球,中國就難以稱得上競技體育強國。
2015年2月,《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出台,中國體育新的改革大幕由此拉開。
一年多來,一系列中國足球重大改革舉措向多年來的頑疾開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撤銷,中國足協與國家體育總局“脫鉤”,成為獨立的法人社團﹔中國足協不再批准俱樂部跨注冊協會轉讓﹔校園足球蓬勃開展,構筑青訓基石﹔5年中超全媒體版權賣出80億元,職業聯賽商業價值顯現……管辦分離、自主運行、政府強化公共服務職責的競技體育管理體系初步形成。
1992年“紅山口會議”確立了中國足球要走職業化道路的改革方向,成為中國三大球職業化改革的先行者﹔24年后,《規劃》提出“以足球改革為突破口,提升足、籃、排三大球發展水平”,走過曲折艱辛的中國足球在深刻反思、理性科學中再次出發,再次為中國三大球的職業化改革探路。
改革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在破與立、既得利益和普遍訴求中,必然存在各方博弈、反復拉鋸,如今年CBA的改革遭遇波折一樣。這場規模空前的體育改革,考驗著管理者們的智慧。
2016年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中國三大球有所回升,裡約奧運會上,中國女足時隔8年重返奧運並打入8強,中國女排更是在小組賽開局不利的情況下力克強敵,時隔12年再奪奧運金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以足球改革為龍頭的中國三大球職業化發展已開好局、蓄積發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當下中國,改革正在為中國競技體育源源不斷地供給充足養分,中國的三大球,面臨著生機勃勃的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