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綜合>>網球

“中國賽季”招牌如何更響亮

孫嘉暉
2016年10月10日08:24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賽季”招牌如何更響亮

  毫無疑問,中國依舊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經濟體。這一點在體育產業規模、速度的爆發式增長方面得到充分體現。而中國網球賽季的成形以及在世界網球版圖上的地位日趨顯著、重要,則是最具說服力的案例。

  2016年注定要在中國網球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隨著ATP成都公開賽和WTA南昌公開賽進入職業巡回賽賽歷,中國賽季達到了驚人的9站WTA(女子)賽和4站ATP(男子)賽,其中涵蓋了僅次於大滿貫賽事的ATP上海大師賽以及WTA中網皇冠賽這樣頂級的賽事,辦賽規模、級別和水平堪比美國賽季。

  實際上,從賽事來源來看,中國賽季概念正在取代亞洲賽季,成為世界網球新的中心點。同時,這也為中國網球產業、球員、球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畢竟,僅僅有一流場地、賽事這樣的硬件還遠遠不夠。

  本專題撰文 廣州日報記者 孫嘉暉

  中網願景:瞄准ATP1000賽

  早在中網公開賽創辦之初,北京就提出了打造“第五大滿貫”的宏遠目標。實際上,除了場館等硬件設施可以趕超歐美外,賽事組織、服務水平的提升,網球文化的沉澱等方面,中網還有上升空間。

  新華社發文稱,“放眼國際,中網仍然算得上是一項年輕的賽事,它的潛力遠沒有被充分挖掘,未來的中網仍大有可為。”

  中網公開賽可以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將男子賽事由500積分升級為1000積分大師賽。這個目標要比第五大滿貫來得更實際,更容易實現。

  目前,中網公開賽在女子方面已經成為僅次於四大滿貫的皇冠明珠賽,幾無再升級的空間﹔而男子方面,作為ATP500賽中的佼佼者,邁向下一個台階ATP1000賽還是信心滿滿的。

  “我沒有選擇ATP中網公開賽的原因是大牌球星都來了,競爭太過激烈,毫不亞於大滿貫賽事,但獎金、積分才是ATP500級的,那還不如去打積分相同的東京賽。”今年剛剛在深圳奪冠的TOP10球星伯蒂奇,最終放棄了中網選擇了去日本參賽,理由就是中網的簽表太強,不容易打,他現在要搶積分,所以去日本參賽。

  不過,相比之下,東京賽隻吸引到克耶高斯、孟菲爾斯、伯蒂奇等幾位球星,檔次明顯不及同級別的ATP中網公開賽。

  WTA女子巡回賽共設有四大皇冠明珠賽,分別是美國印第安維爾斯和邁阿密以及西班牙馬德裡賽,而與這三項WTA賽事同期同地舉行的男子賽事均為ATP1000賽。如此看來,已經擁有WTA皇冠明珠賽的中網,將男子賽事打造成下一個ATP1000賽,有望成為下一次升級的突破口。

  中國賽季:搶積分掙獎金積極性高

  對於中國網球記者來說,2016年絕對是備感“分身乏術”的一年,除了年初的WTA深圳公開賽和年尾的WTA珠海超級精英賽,其他賽事全部集中在美網公開賽結束后的9~10月,甚至出現了一周之內深圳、成都、武漢三地有三項職業巡回賽。

  “賽事太密集了,根本就忙不過來,”北京青年報記者褚鵬感慨道,這位從事多年網球報道的資深記者,見証了2004年中網公開賽創辦之初的孤獨,到今年網球賽事在全國遍地開花的繁華,13年間,中國網球運動完成了極速蛻變,“武漢公開賽看幾天,就要回北京忙中國公開賽了。”

  網球巡回賽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職業球員從一開始不願長途奔襲、舟車勞頓到中國參賽,嫌成本太高﹔到現今紛紛將中國賽季列入個人賽歷的“重頭戲”,畢竟,越是賽季末,贏比賽、搶積分、掙獎金的“含金量”也更高。

  當然,頂尖球星選擇中國賽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此時距離年終總決賽隻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對於積分尚未進入前8名不能確保總決賽席位的球員來說,搶分才是硬道理。

  兩屆溫網冠軍得主科維托娃雖然在武網加冕,但拼盡全力仍然無緣中網4強,連續6年躋身年終總決賽的希望基本破滅。可見,在中國賽季搶分還是相當重要的。

  亞洲賽季:資源流向中國

  從年初的澳網,到年中的法網、溫網,再到9月份的美網,四大滿貫賽事構成了全年賽季的主線。而美網結束也標志著亞洲賽季的開始,不過,這樣的局面正在因為中國賽季的全面崛起而發生劇變。

  縱觀過去兩年,中國經濟保持相對高速發展,對網球賽事的需求量劇增﹔與此同時,全球經濟低迷導致多個城市選擇放棄賽事。此消彼長,中國賽季成為網球賽事優先落戶的“集散地”。

  按照ATP和WTA的全球布局,通常不會新增賽事,而是採用“退出進入機制”,即隻有當一站比賽因故選擇退出,其他城市才有機會拿到承辦權。比如,2014年ATP深圳公開賽就是取代了泰國曼谷賽,而今年成都取代了吉隆坡首次進入ATP巡回賽賽歷,南昌則取代了阿塞拜疆巴庫進入WTA巡回賽序列,2015年~2019年珠海也取代了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承辦年終精英賽(小總決賽),WTA超五賽武漢公開賽則是取代了東京。

  亞洲賽季的整體規模保持不變,但內部輾轉騰挪,賽事資源正源源不斷地流向中國。

  網球賽事扎堆兒中國,會否透支剛剛起步的中國網球產業和資源﹔隨著李娜、鄭潔等老金花的退役,新生代在競技成績上如何填補空白,已經成為業界亟須破解的問題。

(責編:郝帥、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