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體育產業

“青少年體育”≠“校園體育” 校園內外體育產業溫差大

記者 梁璇
2016年12月05日08:4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校園內外體育產業溫差大

  財新·第二屆中國體育產業論壇今日在北京召開,資本、IP(知識產權)、變現、全球化商機等作為高頻熱詞描繪了中國體育產業正值熱潮。但熱潮下的冷思考必不可少,其中,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中表示,“體育產業不要忽略學校體育”值得關注,“青少年是大眾體育基礎中的基礎,將來發展體育產業的幾代人就從那裡來。”

  在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看來,國內體育產業的操作體系中,“青少年體育”和“校園體育”並不能畫等號。她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目前,青少年體育在體育產業中受到不少重視,因其符合商業本質,能培養終身的體育消費者,“基本沒有版稅攤銷、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現金流好、支付能力強,對轉播要求不高、主要依靠家長埋單,因此,收益在長期內得到回報的可能性較高,雖然難以做大,但可以活得滋潤。”而校園體育的主管部門為教育系統,其對於體育產品價值的認定有不少規定,因此,很多市場上的體育公司不敢和他們打交道,這就造成了校門內外體育產業的溫差,“校外的體育產業生態建設發展不錯,但校內的市場化開發很難,即便資本想介入,也因政策壁壘,始終無法讓其成為生意,大多數仍以社會責任的角度才能參與進去。”

  在亞洲貝肯鮑爾營合伙人與執行長陳柏蓉看來,跨進校門等於進入中國教育體系中,“會有很多關要過,不同層級的領導,校長、老師、家長,大家的看法都不同,不像商業單位的決策比較簡單,可正因為不容易,才會需要政策支持。”她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目前,在政策支持下打開校門的校園足球正在摸索階段,她曾遇到某政府領導的質疑,“除了貝肯鮑爾的名字,你們還有什麼?”這從側面能反映出,經歷過一些青訓項目許下承諾后又抽身離開的現象,政府及學校被磨合出了謹慎態度。但陳柏蓉並不認為這會影響他們開展校園足球的積極性,“因為從政策和市場的角度,都得吃這碗飯不可,改變校園體育是改變體育產業必須要做的。”

  今年11月,中國和德國簽署了一項國家層面的協議來加強雙方之間的足球合作。這讓陳柏蓉看到校門內改變的前景,但她強調,改變是要花時間的,尤其雙方除了語言不通之外,還有一些觀念需要進一步融合。”

  因此,在談到下一個體育產業關注領域時,NBA中國高級副總裁王大為強調,希望有更多實力雄厚的財團入場,“這樣才能持續發展,因為青少年的教學或比賽等都很難有短期效應,需要長線布局,一方面考慮為打出來的人才提供什麼平台,另一方面要為打不出來的人找到后路,避免成為又一個傳統的體校,要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2014年,NBA中國和姚明合作成立NBA姚明籃球俱樂部,進行課后的籃球培訓,據悉,項目在北京和上海做了兩年多,現在有8個授課地點,參與過的孩子有大概6000人。

  今天,以上海東方籃球俱樂部董事長身份出席的姚明,同樣將青少年群體看作體育產業不可忽視的對象,他表示,“現在是體育產業在和其他行業爭奪人才的時候,以往家長都讓孩子學金融、藝術、法律等,因為體育路徑太窄、未來發展的競爭力不夠,所以不會被納入藍圖,而現在體育產業的任務就是為大家帶來更多就業的機會,這是新興產業,需要更多后備人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本報北京12月4日電

(責編:張帆、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