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進”,更要“回歸”(大昭評論)

2016年12月13日04: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開展有益又好玩的體育項目是校園文化和學校教育應有之義,是學生成長應有科目,現在與其說走進校園,莫如說回歸校園

      

  時下有不少體育熱詞,“走進校園”算得上一個。先是足球走進校園,接著,籃球、排球等項目也紛紛走進校園。開展冬季運動,很快就有冰雪項目進校園之說。某地開展射箭,又提出射藝走進校園。隨著走進校園“熱”,體育隊伍后繼乏人的情況可望有所改觀。

  什麼事情一陣風起,就要從更多方面想一想,不然,風過之后,會有很多問題擺在面前,那時再想辦法,就被動了。

  國家、民族要強盛,人口素質很重要。人口素質當中,身體和心理素質又很重要。說到提高素質,教育很重要。教育當中,體育很重要。一層層推導,逐漸接近根本。中國的青少年體質狀況不佳,健康水平不高,已經存在多年,各種呼吁不斷,似是聽而不聞。片面追求升學不是教育部門的發明,社會價值取向跑偏,將壓力聚集到校長、老師身上,板子統統打向教育部門,恐怕不公。由青少年體質下降帶來運動隊伍青黃不接,苗子難尋,只是體育界的事情,更大的影響是千千萬萬孩子如何用一副副柔弱的肩膀承擔未來生活壓力。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如此,國與家才能共同受益。

  大約十幾二十年前,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還沒有被嚴重擠壓,一些運動項目也沒有遠離校園。開展有益又好玩的體育項目是校園文化和學校教育應有之義,是學生成長應有科目,現在與其說走進校園,莫如說回歸校園。

  “進”與“回”不過一字之差。運動項目走進校園,隻需一紙紅頭文件,並不難。但如果沒有真正認識到體育回歸教育的意義,硬牽著走,實在別扭。有些運動和方式本來就是源於校園,世界上籃球、排球的發祥地都是在學校裡。傳統的運動項目和體育活動在校園重現,有條件的地方將新興項目引入校園,都是學校體育和教育的正事,應當積極提倡。田徑運動不存在走進還是走回的問題,始終是學校體育的重點,但近年來中小學田徑開展狀況也不樂觀。隻要不再讓學校體育從教育中流失,至於玩什麼、怎麼練,其實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持之以恆,不要將來又做亡羊補牢的事。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13日 15 版)

(責編:袁勃、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