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體育的鑰匙在哪裡(體壇觀瀾)

薛  原

2017年03月17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貼近大眾、貼近生活、貼近需求的思路出發,尋找發展群眾體育的“鑰匙”,答案想必會豐富多彩,活力萬千

       

  江南草長鶯飛,北國綠染枝頭。春光裡,人們走向戶外,走進自然,或運動健身,或徒步踏青。季節的召喚,喚醒人們參與運動的需求,這樣的景象,生活中已司空見慣。

  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提高,也在不斷催生大眾參與運動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有潛在的需求尚未被滿足或是沒有被發掘,同樣值得觀察。

  很多羽毛球愛好者都遇到過“訂場難”的問題。打開地圖軟件,搜索周邊數公裡內的羽毛球場地,往往結果寥寥。小區附近有一處老舊廠房經過簡易改造,成為面向大眾的羽毛球場地。剛開張不久,下班后和節假日的時段就人滿為患。這說明,蘊含在大眾中的運動需求,還缺乏足夠的釋放空間。參與體育運動,很多時候都離不開場地,這樣的“硬件”供給,從總量上看,依然存在不小的短板。

  還有很多足球、籃球愛好者,也時常會為找到一塊合適、方便的場地費心。附近的校園裡倒是有場地,但校園場地開放呼吁有年,要面對的諸如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依然得不到有效解決,開放成了個別,不開放是常態。這說明,在現有的供給方式中,還存在結構性的矛盾。

  身邊的跑步愛好者越來越多,馬拉鬆運動已成為全民健身的“領頭羊”。由愛好者組成的跑團應運而生,這既是鍛煉需求,也有社交價值。跑友之間,彼此交流心得,互相鼓勵,有的時候,也會遇到運動問題,向誰求解能得到專業答案?由體育部門推廣多年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能否擔負起這樣的責任,以實現供給和需求的准確對接,這既要轉換思路,還要轉變方式。

  大眾體育需求千差萬別,政府首先要做好公共基本服務。服務的形式和內容,應當來自對人們基礎需求的了解和把握。比如,建設健身路徑是一種方式,各種球類運動的場地是否也可因地制宜去規劃﹔以往的群眾體育活動往往以“展示型”為主,是否可以通過大眾賽事的方式去增強黏性。凡此種種,從貼近大眾、貼近生活、貼近需求的思路出發,尋找發展群眾體育的“鑰匙”,答案想必會豐富多彩,活力萬千。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17日 23 版)

(責編:胡雪蓉、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