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賽事,更要選擇堅持(體壇觀瀾)

鄭  軼

2017年03月23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品牌賽事無法速成,沿著正確的道路矢志不渝、精耕細作,才有破繭成蝶的一天

  

  跟著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以下簡稱“海帆賽”)的航拍鏡頭俯瞰,總會驚嘆於這裡的旖旎風光。碧波萬頃,海天一色,如此優越的海洋資源,若不發展水上運動,多少有些可惜。正因如此,海南選擇了海帆賽,一辦就是8屆。

  海島與帆船的天作之合,得益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斷為賽事反哺養分。但不能忽略,海南以海帆賽為突破口,打造自主品牌賽事的金字招牌,是從一開始就看准了方向、選對了路。辦賽者探索本土化運營模式,參賽船隊和觀眾獲得滿意體驗,賽事定位與國際旅游島建設契合,多方合力造就了如今海帆賽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站在風口上的體育產業激發了各地的辦賽熱情,資本紛紛涌入,一時間各種賽事上馬。然而,並不是每個賽事都適合移植或復制,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地選擇辦賽才是正途。海南並非體育大省,主打的幾個項目——帆船、自行車、高爾夫,無不最大化彰顯海島特色與優勢,逐漸辦成了“標配”賽事。

  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觀照,以海南的先天條件和經濟結構,以體育競賽表演業、全民健身服務業為發力點,可謂揚長避短的選擇。有人說,花這麼多錢辦帆船賽是“虧本”的,但如果細算綜合收益、城市宣傳、拉動旅游等隱性價值,這筆生意恐怕相當劃算。而通過一項賽事及其配套活動,降低帆船運動門檻,進而涵養海洋文化,獲益的絕不只是一個地方。

  一個賽事要活下來、活得好,不能隻靠輸血,必須學會自我造血。再往上一個層次,則要打通一整條產業鏈,謀求多元化發展。在市場化運作多年后,海帆賽已然具備了提質升級的能力。這種跨越,不止於級別或規模的升格,而在於市場和產業可持續釋放活力。某種程度上,這無異於“二次創業”,海帆賽選擇“體育+旅游”不失為明智之舉。當一項賽事超越體育范疇,通過“跨界”不僅能延展項目發展空間,更創造著一片潛力無限的新藍海。

  任何一項品牌賽事都無法速成,沿著正確的道路矢志不渝、精耕細作,才有破繭成蝶的一天。海帆賽用8年時間,講述了一個“選擇與堅持”的故事,而體育帶給這座海島的改變與饋贈,遠比想象的更多。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23日 15 版)

(責編:胡雪蓉、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