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國際足球

揭開自造球星的秘密 多特蒙德俱樂部青訓部見聞

2017年04月08日09:01 | 來源:新聞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揭開自造球星的秘密

上圖為多特蒙德足球俱樂部U19青年隊教練本杰明·霍夫曼展示“足球機器人”﹔下圖為多特蒙德青年隊訓練基地內的健身房一角。 /新華社

據新華社德國多特蒙德4月7日電

“如果球隊有200萬額外資金,我不想去買一個球星,而想花在培養我們自己的球員身上。”提到前任總教練尤爾根·克洛普的這番話,多特蒙德足球俱樂部19歲以下青訓隊教練霍夫曼一臉崇敬。

6日,記者應邀前往多特蒙德隊青訓部參觀。在訓練基地的健身樓裡,霍夫曼不無自豪地對記者侃侃而談,講述該隊是如何重視對青年球員的全方位培養。“我們今天能夠擁有這樣的訓練環境,要感謝克洛普教練,他對我們自己的隊伍非常有信心。”

堅持自主培養優秀人才

健身房所在的二層小樓乍看上去沒有什麼稀奇,面積和一所普通中學的健身房相差無幾,也許是因為使用頻繁的原因,裡面的設施還略有破損。但在霍夫曼的眼中,這裡有著特殊的意義。

“健身房就是球員的‘熔爐’。”霍夫曼對記者說,各個年齡段的青訓隊員和專業球員共用這座健身房,經常一起在這裡鍛煉。常常可以看到,青訓隊員和“巨星”們一起邊健身,邊聊戰術、聊比賽、聊職業發展,這種交流不僅能夠激勵青訓隊員們向著“巨星”的方向努力,也能夠促進整個球隊裡良好的氣氛和團隊文化。

霍夫曼介紹說,他的隊員每周要在健身房進行三次力量訓練,每個隊員都有量身訂制的訓練計劃,同時還有專職教練陪同指導。

“7年前,年輕的馬裡奧·格策就在左側的這台跑步機上作傷愈后的恢復訓練,多特蒙德隊前任隊長塞巴斯蒂安·克勒就在右邊這台跑步機上,兩人邊跑邊聊。誰能想到,4年后,他們就一起在綠茵場上並肩戰斗。”這段往事,霍夫曼也常常用來激勵自己的隊員。

德國足壇巨星雲集,然而業內人士一直以來都擔憂高素質球員青黃不接,希望德國足球能夠后繼有人,尤其是有出身德國本土的優秀球員順利接棒。幾年前,多特蒙德球隊一度成績低迷,還瀕臨破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俱樂部走出了一條不依靠購買外來球員,而是自主培養優秀人才的道路,為該隊自身以及德國足壇輸送了大量新鮮血液。

“足球機器人”鍛造強者

除了理念上的高度重視,多特蒙德隊首先在硬件上進行了巨大投入。在霍夫曼的帶領下,記者有幸見到了該隊的秘密武器——“足球機器人”訓練機。

這一訓練機看上去就像個籠子,長寬各約15米,四壁中央各有上下兩個發球機,發球機兩側是8個目標方塊。教練可以通過手機應用設置訓練次數、發球方向、球速球高,站在籠子中間的隊員可依據教練的指示,短時間內大量重復練習某一個技術動作。

據霍夫曼介紹,該設備主要特點在於高效率訓練球員接球、停球和傳球。在不到20分鐘時間內,球員可以練習約200次左右的觸球動作。鍛煉動作熟練度的同時,球員還可以提高相關的意識准備和判斷力。該設施不隻可以進行單人訓練,籠內還可以容納多人進行配合訓練。設備外還設有運動錄像機(GoPro),教練可隨時叫停球員,觀看錄像,糾正動作。

霍夫曼說,從教練的角度來看,“足球機器人”可以極大地改進球員的基本功訓練,尤其是停球動作。在節奏較快的比賽中,如果能夠很好地停球,就可以給后續的技術動作提供充分的發揮時間和空間。這是他作為教練非常看重的一點。相比室外的訓練,“足球機器人”還可以針對各個球員的自身弱點和場上角色進行訓練,糾正“壞習慣”。

據介紹,這套設備價值在100萬歐元左右,眼下全球隻有德甲三家俱樂部使用。多特蒙德隊已使用了五年,從19歲以下的青訓隊到專業隊,球員每周至少一次利用“足球機器人”進行訓練。

因為該設施操作簡便,針對性強,許多隊員非常樂於使用,包括格策、萊萬多夫斯基、胡梅爾斯在內的多位著名球員還喜歡在自己的業余時間來這裡訓練,甚至把這當作一種放鬆。

霍夫曼告訴記者,格策轉會到拜仁慕尼黑之后,有時還會利用回多特蒙德探親的機會,“偷偷”溜進來挑戰一下最高擋位——球速每小時100公裡的接傳球訓練,而且居然能拿滿分!

讓全隊就像交響樂團一樣

在交談中,霍夫曼還表示,他的戰略哲學是,進攻是最好的防御,要最大限度上保持控球,無論用何種具體戰術操作,都要想辦法試圖突破防守方的最后一道防線。在訓練中,他力求讓全隊都在對他的戰略哲學保持信心的基礎上開展高度協作,攻防都要同步,各司其職,不留漏洞。“讓全隊就像交響樂團一樣,都明白自己的任務。”

“最重要的,是通過訓練,讓球員對自己保持信心,從心理上調動起積極性。”霍夫曼還說,為了實現隊員對自己和團隊保持信心,他需要通過訓練和紀律讓隊員們樹立昂揚的心態。得益於多特蒙德隊向自身人才傾斜的選拔制度,許多青訓隊員能夠充分認識自己光明的發展前景,積極主動投身訓練,挖掘自身潛力。

“格策有時在場邊坐姿懶散,讓很多人認為他就是個懶散的人。”霍夫曼悄悄對記者說,“但在平時的訓練中,格策總是最后一個滿身大汗地回休息室的。正是他自身的努力使他成為今天的格策。”

(責編:歐興榮、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