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可以多些對外交流(體壇觀瀾)

程聚新

2017年05月03日05: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通過中、外排球文化互為借鑒,中國排球的發展就將多一種可能,多一個突破瓶頸、更進一步的機會

  

  四大賽事收獲一金一銀兩銅,最有價值球員、最佳主攻等榮譽加身,留洋近一年,朱婷回家了。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日前上任的中國男排首位外籍主帥洛薩諾,這兩人,對於當下的中國排球意味著變數、可能和希望。

  運動員在當打之年走出去,國家隊將知名外教引進來,可以看作中國排球走出“舒適區”的表現。

  1950年,六人制排球引入國內﹔1954年,中國排協成為國際排聯正式會員﹔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男、女排均為世界勁旅。此后幾經起伏,中國男排自1999年后隻拿過一次亞洲杯冠軍,2008年后兩度落選奧運會﹔而中國女排裡約奧運會奪冠更像一次以弱勝強的逆襲。

  總體而言,中國排球頗有“世外高人”風范,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創造了杰出的成就,但大環境相對封閉,也容易陷入抱殘守缺的困頓。基礎薄弱、市場遇冷已屬老生常談,后備培養、人才流動囿於機制滯緩,在對外交流上,一度隻到達老將留洋、引進外援的層面。

  因此,朱婷留洋、中國男排引進外教,讓人感受到,中國排球在對傳統優勢的自覺自信之外,開始以更加包容、理解、關注的心態追隨世界排壇的風向。洛薩諾的前東家伊朗男排近年來異軍突起,先后奪得亞錦賽、亞運會冠軍,在世錦賽、世界男排聯賽、奧運會上均進入前六名,就得益於10多年來聘請韓國、塞爾維亞、阿根廷教練,融合了先進的體系、理念和技戰術。洛薩諾能給中國男排帶來什麼?朱婷的路可否復制?這些問題有了答案,中國排球的未來更值得期待。

  “欲求超勝,必先會通。會通之前,必先翻譯”。融會貫通對於當下的中國排球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中、外排球文化互為借鑒,中國排球的發展就將多一種可能,多一個突破瓶頸、更進一步的機會。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03日 15 版)

(責編:馮粒、劉軍濤)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