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棋手,喜歡跟著感覺走(中國新棋譜)

本報記者 范佳元

2017年05月05日05: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棋手小傳

  丁立人,1992年出生於浙江溫州,1996年開始學棋,2009年晉升為國際象棋男子特級大師。2009年、2011年、2012年3屆全國男子個人錦標賽冠軍。曾蟬聯第四屆、第五屆中國海南儋州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超霸戰冠軍。2014年8月和2015年4月,丁立人作為中國男子國際象棋隊的主力,隨隊分別奪得第四十一屆世界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錦標賽和第十屆世界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兩大賽事的團體冠軍。

  

  棋手給人的感覺大多淡定從容、寵辱不驚,但如果距離比賽開始20分鐘時才睡醒,“不驚”是不大可能的。“嚇死了,真是嚇死了。還好我動作還是挺快的。”事后說起來,丁立人面露窘態,他在4月開幕的2017年中國國際象棋甲級聯賽(龍崗站)的比賽中險些遲到。

  愛好不少

  比賽在4月19日下午1點正式開始,但是丁立人早晨5點才睡下,並不是忘我地准備比賽,而是因為熬夜堅持看完歐冠皇馬對陣拜仁的比賽。因看球差點誤了比賽,這在丁立人的職業生涯中還是第一次。不過以“興趣導向”作為自己生活方式的丁立人來說,這樣的事似乎遲早都要發生。“我一直是比較純粹的人,隻關心自己興趣這塊。”丁立人說。

  當天比賽結果是和棋,丁立人的對手是北京隊的李超。李超並非泛泛之輩,他和丁立人都已經通過選拔進入正式名單,參加今年6月將在俄羅斯舉行的國際象棋世界男子團體錦標賽(國象世團賽)。“本來水平就很接近,想贏的話還是得走出點招兒來。”丁立人不認為晚睡給自己的比賽帶來了影響。平時,NBA(美國男籃職業聯賽)、歐冠,都是他喜歡看的比賽。

  在熬夜看球之前,丁立人還和其他棋友在當地的體育館打了3個小時的籃球,運動時間很長,但這正是智力項目選手的放鬆方式。在北京大學上學時,丁立人大概一周會打一次籃球。丁立人習慣左手運球、右手投籃,可惜投籃命中率不高,再加上身材瘦弱,能讓他在球場立足的就隻有積極跑動和傳球意識。

  在籃球場上這種球風被認為是有大局觀,具備控球后衛的素養,而反映在國象上,丁立人稱自己是“局面型選手”:不以犀利攻殺見長,而是在多種招法下作出最合適的選擇。“該凶的時候凶,該穩的時候要穩。”丁立人說。

  浙江棋院教練王文浩認為丁立人的突出特點是“技術扎實,走棋精確”﹔浙江隊隊友盧尚磊認為丁立人“在開局上實力強”。而在丁立人自己看來,下棋的理想境界在於招法無跡可尋,開局、變體、防御,棋子的每一次移動都會帶來無窮變化,而棋手需要做的就是隨機應變找到恰當的應對。

  做到這點,“需要靈感和自由。”丁立人說。

  天賦出眾

  從4歲開始學棋,丁立人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是從“不自由”的套路和定式開始。在外人看來,棋手的生活是寂寞而枯燥的,不是在訓練時對著電腦“發呆”,就是在比賽時對著棋盤“發呆”。可以肯定的是,國象並不令他反感,否則丁立人一定會像學唱歌一樣明確表示“不喜歡”,“小時候是不會去想下棋到底有什麼好玩的,等我能說出來國象魅力的時候我已經沒的選了。”這句話,可以看作丁立人對自己國象天賦的含蓄表達。

  丁立人1992年出生在浙江溫州,這座以經商聞名的城市同時擁有深厚國際象棋底蘊。1995年,溫州被授予“國際象棋之城”的稱號,出過葉榮光、諸宸等國際象棋特級大師。丁立人從小就能接觸到國象並非偶然。

  經典對局、比賽、復盤、講解……漫長的學棋生涯缺乏波瀾,如果非得設置一些懸念就是,丁立人的媽媽對他進入棋院當一名職業棋手一直猶豫不決。

  “我自己是希望去棋院當職業棋手的,我覺得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非得有個標志性事件,那就是2009年我首次拿到全國男子個人錦標賽冠軍。”丁立人說:“這個冠軍幫我媽媽下了一個決心。”這一年,丁立人17歲,此后在2011年和2012年他又在這項賽事上拿了兩次冠軍。

  在國際舞台的重要亮相是在2012年的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國象奧賽)中,中國隊一度與冠軍十分接近,只是在最后一輪功虧一簣,最終名列第四。當時年僅20歲的丁立人坐鎮中國隊第三台,最終獲得6勝1和1負的優異戰績,讓中國隊總教練葉江川盛贊其“像一把尖刀”。也正是憑借那一屆比賽中的優異表現,丁立人逐漸鞏固了國家隊主力的位置,

  2014年和2015年,中國國象男隊迎來高光時刻,先后在國象奧賽和國象世團賽兩項重大賽事奪得冠軍,這是歷史性的突破,作為主力隊員的丁立人,他的名字越來越被外界熟知。

  期待提升

  進入5月,在最新一期國際象棋等級分排名中,丁立人以2773分排名第十一位,在中國選手中排名最高。這要歸功於4月初進行的深圳龍崗國際象棋大師賽,在這個亞洲地區今年最高級別的國象賽事中,丁立人憑借3勝7和的不敗戰績奪得冠軍。

  這個冠軍有“地利”的因素,因為聯賽的關系丁立人每年都要在龍崗比賽幾天,而換到海外賽場,陌生和孤單會讓丁立人心裡壓力增大,“隻能發揮出平均水平,或者不到平均水平”。這一點王文浩也有同感:“丁立人臨場競賽氣質還是單薄一些。這一點要向譚中怡學習。”

  譚中怡是2017年國象女子世錦賽新晉冠軍。但中國國象早已不缺“棋后”,而男子世界冠軍,中國棋院一直在尋求突破。丁立人自然被寄予厚望。

  “心情好的話有提升的空間。”丁立人說。在他眼裡,精彩對局都是內心感受與戰術完美結合的結果。比如2013年4月在法國盧浮宮杜樂麗花園舉辦的阿廖欣國際象棋紀念賽中,丁立人執白對陣當時世界排名第二的亞美尼亞棋手阿羅尼揚,在走出精心准備的變化開局后,白棋獲得了較大的空間優勢。隨后丁立人棄象撕開對手的王城,利用后車配合羅織殺網,讓阿羅尼揚在第四十三回合停鐘認輸。這盤棋被賽會評為“最佳戰術組合獎”。連續幾步的銜接,丁立人下出了國象中蘊含的邏輯美感,而盧浮宮這樣的名勝又為這盤棋增色不少。

  丁立人很享受這樣“心有所動”的感受,所以在大量利用人工智能幫助訓練的當下,丁立人認為棋手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戰斗力。“如果按照電腦計算進行拆解,雙方都准備得充分的情況下,那和棋的概率就越來越高,國際象棋是不是要終結了呢?”這是丁立人自己的思考。

  人不可能像電腦那樣完美,這正是國象的生命力所在,“我還是希望自己下出一些有意思的棋。”是的,那些最有力的出子常常埋伏於腦海中,在適當時候蘇醒過來,狠狠向對手王城發起攻擊……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05日 23 版)

(責編:袁勃、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