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中國體育報》

青少年足球“三變”

《中國體育報》記者 林 劍
2017年05月16日08:20 |
小字號
原標題:青少年足球“三變”

如果將一國足球事業比作金字塔,青少年足球則是當之無愧的塔基。誠如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所說,青少年足球是足球事業的重中之重、核心中的核心。

針對國內足球學校數量大幅滑坡的狀況,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共同牽頭,在2009年啟動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我國青少年足球發展進入新時期。本報記者近日走訪全國多地,了解了基層青少年足球發展的基本狀況,梳理出了種種新變化。

數量之變

盡管年近七旬,但王再權還像年輕人一樣工作,用他的話說就是,“體育人永遠是年輕!”

十年前從杭州市蕭山區體育局退休,王再權一直從事青少年足球工作,起先擔任浙江省校園足球領導辦公室副主任,現在是浙江省幼兒體育協會副秘書長。王再權說,自己不在乎被授予什麼頭銜,就是想在青少年足球工作方面做出些成績。

記者見到王再權,是在2017浙江省第六屆幼兒足球表演大賽上,來自浙江省60多所幼兒園的1500多名年齡在3至6歲的孩子齊聚義烏,給觀賽的數千名學生家長、當地市民奉獻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幼兒足球表演。

王再權說:“6年前我們第一次組織幼兒足球表演大賽時,隻有368個孩子,現在有1522個孩子,浙江省幼兒足球布點幼兒園達到了90多所,直接參與足球的小朋友近兩萬人。”

乒乓球運動員出身的王再權對數字很敏感,衡量工作成績也更喜歡用數字。

浙江正是全國青少年足球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向記者介紹了更加激動人心的數字:截至2016年底,教育部在全國共認定13381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試點縣(區)69個,組織了14次校園足球分區冬(夏)令營和3次總冬(夏)令營,僅17次冬(夏)令營的參與運動員就達到5284人次,教練員2010人次。

中國足協青少部原主任金正民說,以前隻能從幾百個孩子中挑選進入國少隊、國青隊,如今基數變成了幾千、幾萬人,自然會有變化。

品質之變

“足球人口”增加有利於足球環境改善、足球事業發展,但真正想要在競技層面有所作為,還是需要更為科學的“頂層設計”。

“青訓中心項目的啟動,讓孩子們有了更好的提高平台。”中國足協青少部副主任、青訓中心項目直接負責人王新洛說。

2016年初,在校園足球帶動越來越多學校、越來越多球員參與進基層足球普及序列的大背景下,中國足協意識到需要高品質進步幫助中國足球進步,於是設計了青訓中心項目,即在各省市利用最優質的場地條件,聘請最高水平的教練,每周多次為通過校園足球選拔的10至12歲的孩子進行高水平指導。

王新洛介紹說,2017年,中國足協下轄的44個省市級會員協會已經組建了43個青訓中心,長期接受訓練的球員數量為8000人左右。

由於各地青訓中心的各年齡段孩子都是通過選拔出來的,勢必出現在當地沒有對手的情況,鑒於此,從去年開始中國足協已經開始組織針對10、11、12三個年齡組男女足的全國比賽,其中的不少孩子已經入選了俱樂部梯隊,有望成為中國足球提高序列的股肱之將。

記者在走訪河北省青訓中心期間,獲悉了這樣的數字:共有來自河北省152名11至12歲的優秀球員在接受訓練。河北省足協競訓部負責人王哲說,這麼多高水平青少年球員的涌現,這在過去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觀念之變

2014年余巧娟出任義烏賓王幼兒園園長時,足球只是園裡少數有天賦的孩子們的“專利”,但她認為足球應該是“人人可參與、人人可受益”的活動,便將足球融入了日常教學中:足球操、足球課、足球嘉年華等。

讓余巧娟高興的是,通過接觸足球,孩子們不但在身體素質、團結凝聚力、克服困難等方面的能力顯著提升,以往不太支持孩子踢球的家長態度也發生了轉變,現在幼兒園每次組織大型足球活動,家長都是沖鋒在前,充當志願者,不少家長甚至反映足球活動太少了。

在職業足球俱樂部也有類似的情況。對於中國足球青訓的衰落,曾有一種聲音認為職業足球俱樂部要負大半責任,畢竟1994年足球職業化,將青訓完全交給俱樂部、市場,可當時,投資俱樂部的企業、個人大都抱著“投機”心態,沒有幾個真正塌下心來做基礎性的工作,久而久之,俱樂部沒了梯隊,中國足球沒了未來。

但隨著20多年職業化推進,越來越多俱樂部已經意識到了青訓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有志於打造“百年俱樂部”的球隊。多年來一直在青訓方面腳踏實地的魯能、恆大等隊自不待言,2015年才正式“豎旗”的中超新貴河北華夏幸福在青訓方面也頗有建樹:短短兩年裡,已經搭建完成從U18到U12的六級梯隊,而且還在中國足協組織的各級U系列聯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從過去的“抵牾排斥”到如今的“主動出擊”,國內職業足球俱樂部對青少年足球觀念的轉變,讓人欣慰、讓人欣喜。

(責編:趙欣悅、張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