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再推新政影響如何 有待時間驗証
24歲的王上源(右)被斯科拉裡稱為老球員了。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
24日晚間,中國足協以極其突然的方式在官網公布了兩則堪稱震撼的新政。一是要求U23球員出場人數等同於外援人數﹔二是要對財政虧損的俱樂部引援支出,收取等同引援費用的“奢侈稅”,用於青訓。
政策一出,引發各界足球人士的議論,球員、俱樂部、媒體人等均對此有所發聲。那麼,新政對於中國足球、中國職業聯賽究竟會起到怎樣的影響?
國內年輕球員獲更多機會
年初,中國足協在強推U23球員必須首發的新政時,已經受到了各方一定程度的反彈。不過從目前執行的情況來看,雖然部分球隊很快換下U23球員,但在客觀上,這些年輕球員確實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出場機會。比如國安的唐詩、華夏幸福的桂宏等年輕球員,也體現出了自己的能力。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新政要求U23人數等同於外援人數,並非是要硬性對U23球員進行“揠苗助長”,而是希望中國職業俱樂部減輕對外援的依賴。“比如說,你如果隻用兩名外援的話,也就隻需要上兩人次的U23球員。這樣場上其他7名都是不受年齡限制的國內球員,應該說國內球員的機會是變得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如果俱樂部引援需要付出更多代價的話,也就會避免一些俱樂部短時間內靠揮舞金錢招兵買馬,然而很快又難以為繼的情況再次發生。對於長期植根職業聯賽的國內俱樂部來說,他們會因此更加重視打造自家的青訓,沉下心去做一些培養年輕人的舉措。
國足主帥裡皮在接受採訪時,就對U23球員的出場有過類似建議:“今年由於U23新政,很多年輕球員因此能夠踢上比賽,但是需要更加完善一點,可能在政策方面很多俱樂部的解讀不一樣,很多俱樂部開場沒多久就把U23球員換下,我們日后可以考慮強制一下U23球員的出場時間,然后限制一下U23球員必須有一個U23球員替換下。”也許,這條政策的出台也借鑒了“銀狐”的建議。
對職業聯賽或影響巨大
業內人士指出,無論政策的出發點為何,它對中國足球本身是否存在裨益不得而知,但這條新政對於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尤其是品牌價值飆升的中超聯賽,是存在傷害的。
新政很可能導致24歲以上的一批球員喪失聯賽出場機會。從政策上來說,他們不符合U23政策的出場年齡要求,但在球隊裡,他們的能力與經驗尚不及老大哥們出色。從教練排兵布陣的選擇來說,他們必然將成為被犧牲的那些人。以恆大隊為例,王上源、廖力生等球員就面臨這樣的情況。
新政還可能帶來的后果是,中超俱樂部在普遍虧損的情況下,重新將引援的目光放到那些廉價實用的外援身上。在外援投入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中超俱樂部在洲際賽場上的競爭力顯然會急劇下降,中超俱樂部再奪亞冠恐怕遙遙無期。
中超聯賽如今坐擁80億天價版權,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恐怕並非因為中國球員自身擁有多大的吸引力。
當中超這些大牌外援合同到期逐漸離開,當聯賽之中充斥著年輕不知名球員的面孔,作為一個品牌和產品本身的中超聯賽,它的價值恐怕也就大打折扣了。
■鏈接
足協頒布兩條新政
從2018賽季起,中超、中甲聯賽俱樂部在參加中超、中甲聯賽、中國足協杯賽的過程中,各俱樂部整場比賽累計上場比賽的U23國內(港澳台除外)球員,必須與整場比賽累計上場比賽的外籍球員人數相同。——關於U23球員出場人次的新政
2017年夏季注冊轉會期起,對處於虧損狀態的俱樂部征收引援調節費用。對於有關俱樂部通過轉會引入球員的資金支出,將收取與引援支出等額的費用,該項費用全額納入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用於青少年球員的培養、社會足球普及和足球公益活動。——關於對虧損俱樂部收取等同引援費用用於青訓的新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