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好心為何沒贏得掌聲
本周,足協新政爆出后不僅難以獲得外界理解,還引發大部分輿論的不滿,讓足協不得不在周四晚再次通過官網發布有關新政的情況說明,表示要與各界溝通。出於好心的足協為何沒得到應有的積極回應呢?
武斷行事惹眾怒
限制天價外援,擠掉中超“泡沫”,足協做的對不對?答案肯定是“對”的﹔年輕球員該不該獲得更多上場機會,答案絕對“應該”。然而,足協的新政一經推出,卻幾乎遭到一致的反對,這又是為何?
直接原因恐怕是外界看不慣足協自作主張、行事武斷、甚至有些魯莽的做法。足協推出的新政,涉及到職業聯賽各個投資人的利益、球隊戰術體系的變化,以及教練和球員的飯碗。如此事關各方利益的大事,中國足協本應該提前與各方充分溝通,在取得理解,達成共識,獲得支持的前提下再擇機推出,相信,如果這樣做,效果會更好。中國足協是體育總局中最早實現管辦分離,成為獨立社團法人的機構,但看得出,足協方面多少還帶有一些長官意志的痕跡,這對中國足協自身的建設並無好處。好在,足協及時捕捉到輿論對新政的各種意見后,表示要加強溝通。看來,足協自己也意識到,這種在夜裡突然頒布新政的做法不妥。
朝令夕改干擾市場
一個市場需要穩定的政策環境,政策變動大,會影響到投資人的決策以及對市場的信心和預期。這是一個常識問題。中國足協也應該意識到這一點。但足協還是做了干擾市場情緒的事。
兩項新政很值得玩味。對虧損俱樂部征收調解費,用於青訓,這一政策早在今年聯賽前,足協就向各俱樂部吹過風,應該說,俱樂部對此是應該有心理准備的。但足協卻把這一新政實施的時間提前至本賽季,也就是夏季的轉會窗口。按照常理,一項新政,至少要在一個賽季開賽前頒布,在聯賽進行中突然決定要執行,這是極為不妥的。
另一項新政,就是一場比賽外援與U23球員上場人數相同的規定,則毫無征兆。足協希望年輕球員獲得更多上場機會,動機是好的,但不斷強行規定上場人數,不僅屬“拔苗助長”,嚴重違背足球比賽的規律,也會讓外界更加擔心,為了鍛煉年輕球員,足協會不會對U21、U19年齡段的球員也制定強制性上場的規定。因而,有人戲稱,中超今后可改成U23中國足球超級聯賽,中甲可改成U21中超足球甲級聯賽。問題是這樣搞,還算職業足球嗎?
有輿論分析,這一違背足球規律的“大招”或許並非出自足協,而是體育局某個領導“天才的創意”。如果真是這樣,還是拜托這位領導,不要自以為聰明,足球是個社會系統工程,不是依靠幾個金點子就能改變的。而足協作為行業管理者,既要發現問題,更要有執行政策的定力。否則,投資人會一個接一個的嚇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