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家庭、愛妻子、愛體育 走近“體育人”霍啟剛

如今,當霍啟剛這個名字被提及時,已不僅僅是霍英東孫子、霍震霆兒子以及郭晶晶老公這些稱謂而已了,如今身兼香港體育協會和香港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的霍啟剛,更多的是以一個體育人的身份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中,而備受關注。
近日,人民日報“大咖有話”欄目組特赴香港,在霍啟剛與郭晶晶的霍家大宅中對霍啟剛進行了長達近一小時的專訪。期間,霍啟剛分別從家庭、婚姻、體育等多個角度出發,暢所欲言。不少網友被其流利的普通話、謙和的處事態度、幽默風趣接地氣的語言以及獨具見地的觀點等個人魅力“圈粉”……
談家庭:注重家庭觀念 家人的陪伴不可替代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好”字代表著兒女雙全。今年4月底,郭晶晶為霍啟剛生下二胎女兒,兩人有了一兒一女,湊齊一個“好”字。郭晶晶和霍啟剛的恩愛婚姻,成為眾多網友羨慕的榜樣。因此,現在的霍啟剛對家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今天訪談的這個會客廳就是我和晶晶結婚時,全家兄弟姐們一起拍合影的地方,很有意義。”他承認,中國人很注重家庭的觀念。雖然自己長時間留學英國,接受了不少西式教育,但自己還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人。
期間,他分享了一個在西方留學期間的小故事,以此闡述中西文化在家庭觀念的上差異。“我有個朋友,他的父母在他小時候便給他建立了一個銀行賬戶,每年都為他存一部分錢。等他18歲時,父母就將他掃地出門,讓他自生自滅,這在我看來不可理解,這難道不是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嗎?”霍啟剛表示,“在我看來,家庭這個概念是很珍貴的,我很欣喜中國文化裡家庭觀念非常濃厚。我每年都會陪郭晶晶回老家,但是感覺現在氛圍和以前不一樣了,其實大家可以放棄一些個人的活動、約會,來陪伴家人。”
當然,霍啟剛也坦承,隨著科技的發展,人與人的距離被電子設備漸漸拉開了距離,很多家庭都會在家庭的網絡群裡溝通開會,但他認為,這還是無法替代家庭的聚會與陪伴。他更拿自己家做例子,“我覺得我們家有個很好的傳統,一大家人每個禮拜天中午都要一起吃飯。雖然十幾個人很難協調,但很值得,我也會帶我的下一代一起參與。”
談婚姻:幸福起源於簡單 自己是個注重細節的人
自從香港回歸后,內地與香港的交流與來往日益頻繁。時至今日,香港和內地的融合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過去,內地和香港兩地聯姻還是一件頗為新鮮的事。在今天,這早已司空見慣。
他表示,現在內地和香港婚姻就如同內地省與省之間的聯姻,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希望大家不要過於標簽化。他表示,香港回歸以后,兩岸都進入了飛速的發展期,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電影、電視劇甚至是音樂等媒介開始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現在往來香港和內地兩地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的文化交流產生了共鳴,形成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局面。據統計,1991年,內地和香港的聯姻率不足1%﹔而到了2013年,這個數字就已達到了38%”。霍啟剛用數據的變化指出了香港和內地加速融合的趨勢。
而談及與郭晶晶的婚姻,霍啟剛難掩幸福,“我和晶晶2004年認識,2012年結婚,其中有很多故事,經歷了很多,晶晶也改變很多。”對於的幸福定義,有了一雙兒女的霍啟剛對幸福也有了新的認識。“幸福就是兩個字:簡單。一起逛街、逛超市、購物就是幸福﹔在家做飯也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對於自己逛街逛超市被媒體報道,他不希望媒體“小題大做”。他表示,自己做了父母,他不希望孩子單純追求物質上的幸福,物質上的擁有只是一瞬間,而自我滿足才是幸福的最大來源。“我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我喜歡很多事情親力親為,我逛街也會自己帶環保袋,這沒有什麼驚訝的,每個人都是這樣,有屬於自己的幸福感。”
談晶晶:二人曾不被看好 鼓勵她到外面的世界去
霍啟剛與郭晶晶這對“才子佳人”當年經常霸佔各大體育娛樂版面的頭條,二人的新聞也是坊間茶余飯后的談資之一。對於與郭晶晶的結合以及郭晶晶的退役問題,霍啟剛也是直言不諱。
“我和晶晶當年對外公布戀情的時候,我在網上看了一下大眾的反應,絕大部分網友都不看好。大家無形中就給了我們貼了一個預設的標簽,一個內地、一個香港﹔一個在國外長大,一個是國家運動員,肯定不行。”對於外界的“冷水”,霍啟剛坦言當時選擇了沉默,在他看來,沒有什麼好回應的。“到今年,這種質疑也就煙消雲散了。所以,我認為,婚姻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相互理解,這個是基礎。”
郭晶晶的退役在09年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時正值二人熱戀期間,有媒體爆料二人曾在此問題上有嚴重分歧,並且鬧得不可開交。時至今日,再度談起這個問題,霍啟剛認為自己只是給了她建議,最終的決定權還是郭晶晶自己。“關於退役,我們確實討論了不少。作為運動員,她個人表達了很強的意願,想征戰2012倫敦奧運會。但我認為,在家門口的北京奧運會上取得金牌,也算是一個完滿的結果了。我建議她跳出體育這個圈子,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霍啟剛透露,“運動員7、8歲就開始專業體育訓練,相比其他年輕人,成長環境比較單純,我希望她可以出去走走看看。而不是像傳媒猜測的那樣,我們家族對她沒有有要求。”
在霍啟剛看來,郭晶晶退役后到國外生活的這段時光,對她的改變很大,“她到了外國,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花了半年的時間在紐約、倫敦生活,自己坐地鐵上學、交朋友。這些在我們看來可能很普通,但對運動員很特別。她回來也告訴我,這個經驗對她來說很好。這些都是我們之間的故事和點滴之一,我們之間不光是婚姻那麼簡單,我們是兩個不同成長環境,不同經歷的人的一種融合。”
談傳承:家庭環境成就自我 從事體育事業源於熱愛
現在的霍啟剛與體育的關系也更加緊密,身為香港體育協會和香港奧委會副會長的他對於體育也有了更加特殊的情感。他表示,長久以來,霍氏家族都與體育有著不解之緣。自己從小便受到爺爺和父親的影響,對體育有著很深的感情。“從事體育工作離不開家庭的耳濡目染和熏陶,但是主要還是自己喜歡。我家庭肯定不會逼我去做我不喜歡的事情,是因為熱愛,有了感情,所以才去繼續延續這個工作。”
他坦言,爺爺霍英東對他的影響很深。“我爺爺曾經說,他不願意聽別人說霍英東先生給中國體育貢獻了多少。從他的角度來講,他反而很感激國家能給他這個機會去參與國家的體育事業。換句話說,沒有霍英東,也會有其他人去做這個事情。”正是這樣一種家庭的熏陶使得霍啟剛更加堅定地從事體育事業。他還表示,爺爺霍英東曾經的理念是“體育不僅可以強身,通過體育,還可以強國”。這個理念也使他對霍氏家族在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六、七十年代,爺爺是以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為目標,通過努力,爺爺也實現了這個夙願。而我父親從1984年開始,便為國家申奧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終也取得了成功。如今,我這一代,也有著更深刻的體育目標。我們這一代努力的方向將是注重群體體育和全民體育,這也是中國體育未來發展的導向和趨勢。”
談香港體育:積極與內地聯動 利用自身優勢發展體育產業
中國目前已經開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對此,霍啟剛表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否認,有了國家政策層面的保障,中國體育和體育產業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曾有論斷指出,香港的體育產業比國內超前,霍啟剛也對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香港的體育產業不能說比內地超前,但香港的體育事業主要是由體育協會推進。目前香港有75個體育協會,他們都屬於民間組織,不屬於政府部門。各體育協會都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他們在推動單項運動發展、精英培養、青少年培養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同時指出,香港總共才700萬人,人口基數相對較小,體育市場規模也小。因此,迫切需要香港聯合內地,依靠自身的優勢,去進一步開拓體育市場。”他還指出,做群眾體育比做金牌大國更難,從培養運動員的角度,國家已經很成功,但推廣全民參與確實很難。如何從教育的角度出發推廣全民體育也是今后體育人需要思考的問題。今年的天津全運會,以全民參與為出發點,是個好的開始。
此外,他還提出了一個極具建設性的設想,“既然北京可以聯合張家口辦冬奧會,2002世界杯日本可以和韓國聯辦,那麼今后內地是否也可以和香港聯動舉辦大型的賽事,或者是和港澳粵大灣區聯合舉辦賽事,從而推動國家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他直言,這也是他今后工作的方向之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