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足球 重在育人(體壇觀瀾)

薛  原

2017年06月09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發展校園足球,首要宗旨在於育人。按照規劃,今年全國中小學足球特色校將達到兩萬所。當前,校園足球的發展也遇到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頸,既包括硬件方面,也包括軟件方面。

  日前,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的校園足球工作研討會上,關於校園足球優秀人才的上升通道、校園足球的普及與提高等問題激起了不小反響,這些問題,大體都可歸於“軟件問題”。在發展理念、體系,乃至由之形成的如何具體施策等問題上,校園足球的主導者、實施者、參與者,都有著更多更深的思考,這些思考,又都指向一個問題,如何科學發展校園足球。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教體局副局長邱雲說,去年7月,區裡與德國多特蒙德俱樂部簽約,開展從教練員到青少年運動員的培訓。來自德國的青訓教練在接觸了一段時間校園足球后,談了三點困惑,一是教練一個人要帶幾十個孩子,很多細節難以顧及﹔二是孩子承擔了與年齡不匹配的較大訓練量﹔三是訓練方法不是以興趣為導向,而是以打好比賽為主。這些困惑,也為金水區的校園足球開展帶來了新的思考角度,如何看待普及與提高,如何使校園足球的發展和青少年自身的成長規律更相吻合,都需要更為科學扎實的探討。

  與“金字塔尖”的職業足球不同的是,校園足球覆蓋了從普及到提高的更廣人群、更長鏈條。這也意味著,職業足球的訓練理念、模式等,是基於一個相對穩定的平台之上,而校園足球,更像一個階梯式的發展軌跡。不同的階梯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訓練水准的青少年群體,有著各不相同的訓練思路、形式,既有區別又有接續,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應當適應青少年的身心發育特點、把握足球教學的基本規律,使兩者能夠循序漸進,互相激發。

  研討會上,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年級的劉一鶴同學談了他自己的體會。作為北京高中生校際冠軍杯的發起者之一,劉一鶴說,如果將足球看作一所學校,這所學校的教材不用死記硬背,我們可以在快樂玩耍中就能學會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古話用來形容校園足球的理念依歸,倒也不失貼切。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9日 14 版)

(責編:胡雪蓉、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