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2017運動生活家

馮殊:和你想象中不一樣的“中國氣象先生”

2017年07月24日13:40 |
小字號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央視天氣預報欄目裡的主持人每晚7點半都會准時出現在衛星雲圖前,“指點江山”,看盡“風雲變幻”,而且總是一臉認真嚴肅、一絲不苟的樣子,7月22日,有“最有愛的3KM”之稱的卡薩帝家庭馬拉鬆貴陽站在“避暑之都”貴陽、“中國最具魅力小鎮”青岩古鎮開跑,在卡薩帝3KM的跑道上,我們走進並重新認識了央視氣象頻道著名節目主持人馮殊---和你想象中不一樣的“中國氣象先生”。

 

天道酬勤助力夢想成真

重慶方言裡隻有“L”沒有“N”,隻有平舌沒有翹舌,隻有前鼻音沒有后鼻音,而且兒化音特別重,和講究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有著天差地別,而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人,2002年,19歲的馮殊以高出重本線30多分的優異成績考進了他夢寐以求的北廣播音系。

為了更快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大一時馮殊就開始在校外兼職一些主持活動。2005年,剛進入大三的馮殊到了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早安中國》欄目實習配音。

“既然是《早安中國》,重點肯定是:夠早!”馮殊說,實習那會兒,他都是坐最后一班地鐵上班,從深夜12點工作到早上6點,然后又坐早班地鐵回學校上課。

通宵不眠,白天繼續上課,這樣的“節奏”成了馮殊整個大三生活的“主旋律”。

馮殊用“充實”與“滿足”二詞概括了自己的大學生活,2006年從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畢業后,他結束了在北京電視台體育頻道的實習工作,並通過校園招聘進入中國氣象局華風集團,從事氣象頻道的主持工作。新聞播報、訪談、咨詢、大型直播……任何類型的主持工作馮殊都努力去做。

“很累,但我是一個能吃苦的人。”馮殊每天凌晨四點多起床到單位錄制早班氣象欄目。一年多時間的鍛煉,讓馮殊的業務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為了檢驗自己的進步,馮殊毅然參加了那年中央電視台第五屆主持人大賽。在比賽中,他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這個中國最權威的主持人大賽上拿到了銅獎。

那年,馮殊24歲。

獲獎后的馮殊又遇到了人生的一大機會,2008年7月1日,25歲的馮殊登上了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的舞台。

他通過自己一步步踏實的積累獲得了成功,成為中國“氣象先生”。

有人說:生活如同天氣,風雲莫測,陰晴不定。

他說:“若不是如此,生活也會失去意義。”在他鄉逐夢的十多年時間裡,他用“天道酬勤”自我激勵,以一顆平常的心直面困境。

“實現夢想的道路上肯定有困難,但隻要努力,我相信夢想就會多雲轉晴!”

 

熱心公益 身體力行

2011年,馮殊和騰訊公益發起了“和馮殊一起去支教”活動,為留守兒童帶去更多的關愛。

2014年,以馮殊名義成立的“太陽花體育”公益組織聯合騰訊公益為重慶貧困地區的孩子募集體育器材。為兩所鄉村小學的孩子們上體育課,送去籃球、足球、跳繩……

“我在學校住了一周,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需要更多的關愛。”馮殊說,雖然自己的力量很微薄,但他相信一點一滴的愛心最后能匯成愛河。

翻閱馮殊的微博,多半都是和公益相關的。在公益中,他身體力行、為愛發聲、為愛記錄,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用最恰當的方式,送到了那些最需要的人的身邊。他說公益就要身體力行,他會親自去看望自閉症兒童,會去大山裡支教,會給孩子們送去體育器材,陪他們上一節快樂的充滿歡聲笑語的體育課。

酷愛體育鍛煉 自稱“勵志哥”

“過去兩年都習慣了跑步,平時下班后在單位附近,周末在小區或者公園裡都會跑上一會,我個人並不喜歡去專門的健身房”,馮殊笑著表示,隻要堅持跑,真能達到減肥的效果,我通過跑步就減掉了18斤,還算比較勵志吧!

除了踢足球,跑步成為馮殊最重要的鍛煉方式。

“跑步門檻低,甚至不需要准備,但同樣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馮殊這樣說。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馮殊頭一回參加馬拉鬆比賽,“揚州馬拉鬆、北京馬拉鬆、蘭州馬拉鬆、重慶馬拉鬆我都有參加,這次參加卡薩帝家庭馬拉鬆貴陽站屬於一個延續,也希望借我們公眾人物的影響力來號召全民健身。”

他愛旅行,獨自背著行囊走遍了全國34個省市區,他說:“旅行是和自己的內心零距離,我相信走過的一個個城市帶給你的改變,會融入你的生活和思想”。其實,生活不就是如此簡單,一切回歸簡單,說走就走,隨意也許才是生活的根本。

 

注重家庭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2014年卡薩帝家庭馬拉鬆的跑道上,馮殊曾陪伴母親一起跑過那最有愛的3KM路程,用他的話說,其實是陪母親走完了3KM。在這短短的3KM中,他們放慢腳步,開始了聊天,交談起了彼此錯過的生活。

“家庭馬拉鬆,陪我老媽走完了三公裡,聊了一路,突然發現好久沒和家人聊天了”,馮殊說,對眾多忙於事業的人來說,家庭與事業的平衡往往成為生活的矛盾焦點。不管是企業高管、職場白領抑或是影視明星、金牌主持,出現在家庭跑賽道上的人們,無不渴望著能夠在忙碌之余多多陪伴家人“一起跑、慢慢愛”。

當談到參加此次家庭跑馬拉鬆活動的契機時,他說,“有的時候,我們需要放慢腳步、放慢生活,一個人跑,領會的是生活,家人跑,是放鬆,更是陪伴”。

(責編:王超、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