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中國體育報》

深山玫瑰別樣紅

——海南瓊中女足紀實(上)

《中國體育報》記者 黃心豪
2017年08月21日08:19 |
小字號

午夜過后,萬籟俱寂,驅散了白天的暑熱和喧囂的海口,進入了夢鄉。但在世界公園足球場,仍能聽到教練的指揮聲、球員的吶喊聲以及足球摩擦草皮的稀疏聲……

這是名聲早已在外的瓊中女足的日常。此時,她們已在夜間進行了三個半小時的訓練,也正是通過日復一日的高強度訓練,多年前少人關注的瓊中女足才會一步步登上中國足球的舞台中心,奪得全運會籠式足球比賽冠軍!

一叢深山裡的玫瑰用自己的努力、堅守,綻放出了絢爛的光彩。

更令人驕傲的是,在8月19日落幕的“哥德堡杯”青少年足球邀請賽中,瓊中女足力壓各路豪強,再次奪得這項有“小女足世界杯”之稱的邀請賽冠軍!在這之前,瓊中女足姑娘們已連續兩次站上了最高領獎台,這次,她們完成了令人敬佩的三連冠!

一支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姑娘們,是如何在足球場上走到今天?讓我們細細品來。

為吃飽飯來踢球

汽車穿行在瓊中長征鎮深山中,碧空萬裡,太陽映照著山上的檳榔樹,讓人頓感安寧愜意。但對於新村村民王青來說,這迷人的景色也不過只是景色,他還要在半山腰由一間簡陋的帳篷搭成的“家”裡忙碌。記者到時,他正趕著雞、鴨回巢。作為瓊中女足隊員王慧敏、王敏慧的父親,談起兩個女兒,王青說個不停。

“家裡窮,女兒走出大山去踢球,是好事。”王青說,他們一家五口,王慧敏姐妹前面還有個哥哥,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打工了。自己平時也出去打散工,農忙時回來務農。“我也是剛知道她們姐妹倆獲得全運會冠軍,非常高興,真的,如果不是因為到瓊中縣城踢球和讀書,她們很可能在這裡隨便念個初中,然后就嫁人了。”

在瓊中這個國家級貧困縣裡,女孩們很早就會嫁人,2016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僅有9713元,如此情況下,想要發展足球,尤其是女足,談何容易?

足球教師、瓊中女足主教練肖山回憶說,2005年底,他和恩師谷中聲來到瓊中,在瓊中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從事足球相關工作。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他們認為瓊中發展男足很難出成績,而當地的少數民族姑娘一向吃苦耐勞、身體素質好,因此便將突破口選擇為女足。

瓊中縣共有19萬人口,黎、苗兩族不到9萬人,女性人口近4萬人,16歲以下的女孩不到5000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兩人硬是招到了300個女孩。肖山說,當初招來的隊員沒有一個是為了踢球而來,大多數人只是因為球隊管吃管住,打贏了比賽還會有一些獎金,可以給家裡減輕負擔。甚至,就連“有鞋穿”這樣的理由,對於這些來自偏僻山村裡的女孩子也是巨大的誘惑。

教練從300人中,通過身高、體重、立定跳遠、30米跑等簡單測試最終確定了22人,而她們,就是現在這支瓊中女子足球隊的雛形。

擺在肖山面前嚴峻的問題是,作為一支純草根球隊,經費從哪裡來?球隊日常開銷如何保証?對此,瓊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從有限的財政收入中撥款,縣委書記、縣長帶頭捐款,主動拉贊助,這才有了10余萬元的第一筆啟動資金。

2006年2月15日,瓊中女足正式成立。瓊中中學操場上第一次有了足球“正規軍”。這在瓊中,甚至海南都是第一次。那時,沒人知道球隊的未來在哪裡。

苦不苦 看看瓊中小女足

瓊中女足第一批隊員組建后,開始了日復一日的訓練。但她們的第一課並不是學習帶球、接球、傳球,而是割草。首批隊員高禹萱說:“我們的球場上是泥土場,沒人打理,草都長到膝蓋了,旁邊跑道也是土、沙子,每次訓練前,都要拿鐮刀先割草。”

每天凌晨5點半,女足姑娘們的“足球生活”開始:先是圍繞操場跑10圈,每圈400米,然后顛球,熟悉球性,直至兩個小時后上課。﹔下午放學后,16點30分又開始進行運球、傳球和停球等基本訓練,接著還要在4分鐘內跑完800米,直至天黑。﹔為了在基礎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快速進步,姑娘們周六、周日也不休息,而且訓練時間還要相應延長。

長時間訓練也就罷了,對於姑娘最大的“敵人”還是傷病:由於球場坑窪不平、積水嚴重、滿地石子,很多姑娘都有腳踝骨裂。也正因如此,在割草之外,姑娘們還多了一項任務——撿石頭。

肖山說,這群孩子來自大山,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吃苦,這讓他很感動。

當時,隊員們的伙食標准是每人每天5元,在體能消耗極大的情況下,根本吃不飽。為了節省開支,教練在球場旁邊開辟了一塊了空地分給隊員種菜。姑娘們每天早晨訓練完,就要去種菜。幾年下來,姑娘們個個都成了種菜能手,地裡的茄子、生菜、大蔥都長得很好,球隊也因此有了更多蔬菜補給。

吃的問題解決了,住還沒著落,當時球隊連專門的宿舍都沒有,只是在一間廢棄的課室內擺了20多張床,22個隊員,擠在一起。當時天氣很熱,也沒有條件裝風扇,住在裡面就像蒸桑拿。隊員們倒是很看得開,高禹萱說:“讓前門開著,后門開著,風就把我們的汗吹干了。”

瓊中女足的姑娘們常年在高溫下暴晒,個個黝黑,加之球隊規定不能留長發,個個都是假小子。高禹萱說,以前全隊出去,街上老有人在背后議論這是男的還是女的,隊員們只是笑笑。買東西時,店主經常問:“小伙子,買什麼?”買內衣時,更是被人投以懷疑和異樣的眼光……“我們都習慣了,我覺得大家黑了挺好,挺健康的,說明我們更結實了。”高禹萱笑著說。

王霞是教練從毛坯房裡“撿”回來的姑娘。她家裡孩子多,一貧如洗。父母讓她進入球隊,就是希望她不要再回農村過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王霞說,踢球前,她雖然生在海南,但是從沒出過遠門見過大海。踢球后她變得自信、強大,感覺,“全世界都是我的朋友,走到哪裡都能交朋友。”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黃巧祥身上:因為爬樹快,黃巧祥被同學推薦過來踢球,她練習專注,膽子也大,別人不敢接的頭球,她跑上去就頂,從不畏縮。黃巧祥很快成為教練的心頭寶。可這塊“隊寶”第一次隨隊出省比賽卻一點忙也沒幫上。沒接觸過現代化生活的孩子,坐不了車,也聞不了賓館空調的味道,還沒開始比賽,就快把膽汁吐光了。

檢驗訓練效果的最好方式就是比賽。瓊中女足慢慢走出了縣城,到省城海口,到全國各地參賽,甚至還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參加“哥德堡杯”的比賽,成績越來越好。隊員們第一次見到了大海,第一次坐上火車、飛機,第一次出省、出國。而她們的比賽故事也漸漸多了起來。

2007年冬季,瓊中女足代表海南隊前往廣東清遠英德市參加全國青少年足球冬令營活動及比賽,這是她們第一次正式的比賽。她們在比賽中,以0比8、0比9等大比分慘敗,這給了球隊當頭一棒。還因為不敢去食堂吃飯被嘲笑,那時,瓊中女足的姑娘們見到其他隊伍都不敢抬頭。

好在堅韌、頑強是海南女性共有的品質,她們暗暗立誓,以后一定好好訓練,重新贏回來。肖山說,姑娘們淳朴、不服輸。“也許我們在技術上不佔優勢,身高也不足,但我們有速度,有體能優勢,更有拼搏精神。”肖山說。

在今年全運會比賽中,13歲的王靖怡共貢獻4個進球。皮膚黝黑的王靖怡是隊裡的進攻核心,也是球隊的中場大腦和隊長。2013年,肖山到瓊中紅毛鎮希望小學挑選苗子時,一眼便相中了極具天賦的王靖怡。對於全新的足球生活,王靖怡坦言起先並不適應,“每天起碼要訓練4至5個小時,常常會累得在課堂上打瞌睡。”慢慢地,小姑娘習慣了這種方式,不覺得累了,甚至就連遭遇關節扭傷、肌肉拉傷、雙腿紅腫這些足球職業傷王靖怡也會選擇堅持。在2015年“哥德堡”杯賽中,膝關節韌帶拉傷的王靖怡咬牙堅持上場,一共踢進10個球。其頑強不屈的性格可見一斑。

靠著“小快靈”的技術特點、體能好的優勢以及不服輸的韌勁、勇於拼搏的精神,瓊中女足逐漸在全國嶄露頭角:從2012年開始,瓊中女足連續獲得全國U16女足錦標賽第三名、全國U18女足錦標賽第四名。2015年、2016年,瓊中女足連續兩年代表中國奪得“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冠軍,今年完成了“三連冠”,其間甚至擊敗過皇馬、巴薩等世界豪門俱樂部的女足青年隊!

瓊中女足已成為中國足球的驕傲。

(責編:趙欣悅、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