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粉·拉黑·求關注(津門擷趣)

本報記者  陳晨曦

2017年08月31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8月30日,略顯逼仄的天津團泊體育中心棒球館新聞發布廳裡,滿坑滿谷擠進來近50位記者,刨去坐著的,站著、蹲著的亦不在少數。這陣勢讓在發布會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雙方——中國棒球協會和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都吃驚不已,“沒想到有這麼多記者關注棒球”。

  本屆全運會,注冊記者達到2754名,每天活躍在各個賽場的,少說也得有1000多人,本著尊重新聞規律的原則,記者自然是哪裡有熱點就往哪裡跑。於是,平日裡低調小眾的中國棒球因為有了組隊參加美國職業聯賽的意向,在“新聞大戰”異常慘烈的全運會上剛一吹風,就被點燃了。

  棒球人的吃驚,是因為太缺少類似經歷。時至今日,中國體育還有不少項目都是以奧運年為周期,4年才受關注一次,平日裡不出新聞、不搶眼球、不求關注,等有朝一日真被推向社會、推向市場,怕是要對過去錯過的漲粉良機追悔莫及。

  全運會現在已經到了“開門辦賽”的時代,哪項運動也不能隻靠幾百個專業隊員強撐局面。項目管理者如果還依然選擇“躲進小樓成一統”的生存方式,把眼光隻盯在比賽和專業隊身上,視野和格局顯然已與大勢格格不入,隻會讓小眾項目更加小眾。全運會已經搭起了平台,有幸入圍的項目不隻要奉獻比賽,更要利用這個難得機會推介自己,展現項目魅力,吸引更多人關注、支持直至參與。可惜的是,讓項目在全運賽場得以曝光的,有時卻是“掉粉”的負面新聞。

  求漲粉、求關注的不只是項目,還有運動員。全運賽場上,多少快被遺忘的老將突然被反復叨念,多少業余選手的經歷被寫入千萬人可讀到的文章。在採訪與傾訴之中,體育的精神就在裡面閃光,小人物就此有了大關注。

  可也有些少年成名的年輕運動員,偏要往“拉黑”的路上漸行漸遠。一位早早就進了國家男籃的球員,球打出了些模樣,可脾氣和球技一起上漲。在賽場上,和對手發生爭執,對教練的換人決定充滿怨氣﹔賽后,對記者正當的採訪要求置之不理。這樣的表現,算是進了分分鐘被“拉黑”的節奏。孩子,你可得長點兒心啊。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31日 23 版)

(責編:郝帥、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