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人民足球

留守女童的足球夢 用腳“踢”出未來

蔣雲龍 胡虹 劉祎
2017年09月27日10:24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9月8日,重慶石柱縣三河鎮小學五年一班教室內,牆上的時鐘指向下午四點,走廊上的下課鈴准時打響,小穎(化名)拿著書包,迅速跑到球場邊的更衣室,換上球衣、球襪、球鞋。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小小的個子有著認真的表情和堅定的眼神,她滿意的點點頭,來到了足球場上,圍繞著教練放置的足球訓練標志碟開始熱身。

小步跑、高抬腿、交叉步、變速跑……每一個動作,小穎都很認真的完成,盡管天氣不熱,幾組動作下來,也是汗流浹背。不過,這些對她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再苦再累她都不怕,不僅是因為熱愛足球,她更知道足球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足球:走出大山的捷徑

小穎今年10歲,3年前,因父親過世母親外出打工,小穎和外婆一起住在離學校較遠的老家,每天上學放學來回要走幾個小時的路。出於安全考慮,在小穎讀一二年級的時候,母親不允許小穎練習足球。

認識C羅,知道梅西,可是這些球星都不是小穎的偶像。“足球明星我隻能在電視裡看到,我的偶像是在我身邊的。”小穎驕傲的說。

小穎口中的偶像,就是從三河鎮小學“踢”出大山的女子足球校隊隊員馬慶鈴。2013年,馬慶鈴作為三河鎮小學培養的第一批足球特長生,被重慶37中選中。

通過馬慶鈴,小穎母親看到了孩子另一條出路,同意讓小穎搬三河鎮上居住。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小穎開始了獨立生活,也開始參加學校的足球訓練。

“為了讓孩子們到更好的學校讀書,特長或許是他們走出山門的捷徑。”三河鎮小學校長孫曉鳴說。

由於地處偏遠、條件艱苦,師資力量尤其缺乏,有條件的學生都送到縣城上學,進入該校的1000余名學生,絕大多數是留守兒童。

從2013年起,三河鎮小學開始發展足球特長教育,讓擅長足球的孩子能通過特長進城讀書。2015年,在重慶市校園足球聯賽中,三河鎮小學女子足球隊一路過關斬將,在重慶市級總決賽中奪得總冠軍。參加比賽的9名學生全部被重慶市37中和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免費提前錄取。

今年3月25日,三河鎮小學女子足球隊再次拿下市級比賽冠軍。剛畢業的9名學生,其中5名被重慶主城區的廣益中學以補助生活費的優厚條件錄取,余下的4名學生進入了主城區巴南中學。

“我要像馬慶鈴和其他同學一樣,練好足球,爭取以后能到城裡去上學。”這是小穎的夢想,也是三河鎮小學每個足球女童的夢想。

隊員在訓練中。蔣雲龍攝

球場:夢想起飛的地方

和城裡的孩子比,山裡的孩子有什麼?

拼教學?山裡孩子基礎薄弱,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拼藝術?這些是城裡孩子的強項,山裡娃連很多樂器都沒見過﹔排球籃球?身高合格的孩子屈指可數,也不適合……

“山裡孩子上學放學都靠步行,一走就是幾公裡,他們最不缺的就是體力和耐力,以及吃苦的毅力,足球應該是最適合發展的項目。” 孫曉鳴說。

2013年,三河鎮小學用向縣體育局爭取到體育器材費用,購買了1000個膠足球,給孩子們一人一個踢著玩。為了踢足球,學校把四個籃球場分拆移位,建成簡易的水泥足球場地。體育老師魏小光也跟學生一樣從零開始,邊學邊教,逐步傳授學生一些足球基礎知識和技巧。

每天下午3點,是孩子們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刻。沒有運動服沒關系,沒有真皮足球沒關系,塵土飛揚的水泥地也無法阻擋孩子們對足球的喜愛。可堅硬的地面,並沒有被熱情融化。孩子們在水泥地上踢球,總是一摔一個傷,孫曉鳴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一定要給孩子們修個足球場。”

建足球場需要投資50萬元,這個數目對一個國家級重點貧困縣的鄉鎮小學很是棘手,孫曉鳴硬著頭皮,到縣體育局、縣教委等部門“化緣”。在國家政策扶持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一塊深淺間隔的7人制人工草坪足球場覆蓋了原來的水泥球場。

全校1000多名學生,有60%以上的學生要踢球,小小足球場要供眾多學生分享。由於“人多地少”,低年級的“小不點”基本上隻在球場外圍活動。高年級組的隊員也要時不時在一邊候場,等待教練魏小光的一聲“換人”,便歡呼雀躍、蜂擁而入。

“條件雖然不好,但是娃娃們都很努力。”魏小光說,他們每天早上六點半就到學校,在第一節課前訓練1小時。下午放學后,無論烈日當空,還是大雨傾盆,孩子們都會准時出席在球場上,接受教練兩個小時的指導訓練。周六、周日都不休息。

未來:不僅僅是足球

“條件越是艱苦越要堅持。”在學校內一間不足10平米的榮譽室內,孫曉鳴如數家珍般的介紹學校女子足球隊獲得的獎杯,以及獎杯背后孩子們付出的艱辛努力。孩子們肯吃苦的勁頭,也更加堅定了孫曉鳴要送他們“出去”的決心。

“能有機會把他們送出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學校和我們的責任。將來他們成才了,是國家的人才,是重慶的人才,也是我們石柱的人才。”孫曉鳴說,雖然很舍不得,但孩子們的前途不能耽誤。

在足球隊成立初期,田徑苗子馬慶鈴很快被發現有較好的足球天賦。在訓練了兩個月后,孫曉鳴把她送到另一所條件好些的學校代訓,希望她有朝一日能被城裡的學校選中。

最終,重慶37中看中了馬慶鈴。這一消息傳回三河鎮小學后,學校炸開了鍋,學生和老師們內心很振奮。因為如果不是踢足球被選進城裡的學校,以馬慶鈴的文化成績,可能初中順利畢業都有困難,更別說后來成為國家一級運動員了。

這是一種鼓勵,也是一個訊號。

2014年,三河鎮小學開始實行內外結合發展足球,讓隊員走出去多鍛煉、多見識的同時,學校還請了志願者教練到校,既教學生又教老師。近3年來,有80名優秀足球運動畢業生被市一級足球特色學校破格錄取,有近30名運動員入選重慶市和西南片區小學各組最佳陣容。

“我不會把學生送到隻有初中的單設中學去,這是保障學生能完成更高學業的一個辦法。”孫曉鳴說。現在他每去重慶主城一趟,都要去孩子們讀的那幾個中學看一下。看看學校是否重視足球,了解學生文化成績跟上沒有。“他們不可能個個都成為國家級的運動員,也不一定都會在足球方面繼續發展,但是我希望他們都能成為優秀的人才。”

(責編:楊磊、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