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旅游之到內蒙古去騎馬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向四方,百鳥齊飛翔。”當耳邊回蕩起這首歌的時候,人們眼前總是浮現出一幅內蒙古天高雲淡、駿馬奔騰的草原壯麗景色。於是痴想著,如果有一天能騎在馬背上,策馬揚鞭,那應該是怎樣的一種豪情。
草原策馬 享受自由
深秋九月走進草原,秋季牧場寧靜悠遠。騎馬旅行是很多人向往的旅程。策馬奔騰在內蒙古草原上會有一種豪邁之氣,有鐵騎出關時的雄壯之勢。有時,縱然多了幾分溫順,多了幾分柔情,但騎上它,同樣的能讓你驕傲的挺起胸脯,展望遠方,讓心情在草原上自由馳騁。
90后的林再興和陳龍第一次說要去呼倫貝爾騎馬的時候,周圍的朋友誰也沒有在意,都以為是那種幾十塊錢一小時,有位鄂倫春小哥替你牽著缰繩,然后讓你帶著墨鏡,穿著沖鋒衣,像模像樣的拍幾張照片的那種騎馬。可當大家看到他們制定出的路線的時候,都驚呆了,這是要做一回蒙古鐵騎,兩人兩馬穿越呼倫貝爾草原。
“目的就是看看呼倫貝爾大草原,這個世界上最美草原的真實樣子。”林再興說,其實剛開始他們心裡也沒底。畢竟來內蒙古騎馬的人,大多是和一些旅游公司提前約好,交個幾千塊錢,他們安排好線路,然后進行培訓,教你怎麼騎馬,就帶著你騎著馬兒溜達兩三天,活動結束還會發個証書,可以讓你驕傲的發到朋友圈裡。他們沒有聯系任何向導,沒有參加旅行社,只是事先和海拉爾的一位朋友商量妥,租了人家兩匹駿馬,百余公裡的路程,兩人兩馬就出發了。
其實他們隻有剛開始進入呼倫貝爾草甸草原的時候有過一段狂奔的路程。但當林再興提起那一段策馬狂奔的時候,他雙眼泛著光,“在馬場裡學騎馬比較教條,動作古板而枯燥。在草原、沙漠裡騎馬,當馬繃緊肌肉開始撕開空氣的時候,能找到那種原生態騎馬的感覺,你想怎麼騎就怎麼騎,比較放鬆、自由。是人、馬與自然三者之間的配合。”
追求新潮 品味文化
騎馬穿越草原,坐在馬背上迎面看到牧民散養的牛羊在草原上愜意休息,有一種時空穿越的感覺。這裡有著濃郁純朴的民族風情、古老的歷史遺跡,山川、湖泊、森林也保持著原始的風貌,都讓人流連忘返。
最后一支保持游牧傳統的蒙古族人民生活在呼倫貝爾草原腹地。每年六月,從冬牧場遷移至夏牧場,初秋時返回。以家庭為最小單位,帶上所有家當,趕著牲口,搬遷至下一次季節的牧場。他們的馬背旅行就踏著牧民所走之路,體驗蒙古族人的傳統文化,領略中國最美的草原風光。
俗話說:“上馬三分險”。野騎技術博大精深,任何一匹馬、任何一副鞍子、任何復雜地形及特殊氣候條件下,都能得心應手操控馬匹達到人馬合一的境界。也不需要什麼太高級的騎馬裝備。一頂頭盔、一副手套和馬靴就足夠了。簡單而且實用,這就是野外騎馬的魅力所在。
有了親身經歷的林再興說,騎馬其實已經不僅僅是追求新潮和周末放鬆,野騎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在沙漠、草原裡騎馬必須要有強烈的團隊意識才能人馬安全回來。要有計劃、有保障、有教學才能使更多初級騎馬的人喜歡野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