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中國體育報》

走,一起踢球去

《中國體育報》記者 馮 蕾
2017年11月16日09:16 |
小字號

近幾年,有“草根足球舞台”之稱的籠式足球,被大批的白領、學生,甚至是一些中年人擁躉。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等省市掀起了籠式足球熱潮,他們把籠式足球運動稱之為“快樂足球”。

在“螺螄殼裡做道場”

36歲的劉可可是一名籠式足球愛好者。“我每周二、周四下班以后,都會跟同事一起去天壇東門地鐵后面的籠式足球場地踢球,籠式足球的身體接觸並不多,基本上是反應與技術的對抗,對於我這樣重在鍛煉的愛好者很有吸引力。受到空間的限制,球不時地被踢到四周屏障上,便形成了反彈。狹小的空間要求運動員有很快反應力和靈敏度,因此有著獨特的魅力。我們踢慣了籠式足球小場地,都不習慣去踢大場地了。”

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系教授趙文杰表示:“籠式足球的出現,折射出社會的變化和人們的心態。人們生活過得好了,更加追求健康與快樂,不滿足於觀賞球星的表演,躍躍欲試要親自過把癮。都市的正規足球場有限,街頭巷尾踢球既不安全又不安寧,要在‘螺螄殼裡做道場’,具有都市特色的籠式足球就應運而生。”隨意、親民、方便的草根屬性是籠式足球在中國得到快速推廣的關鍵。

趙文杰還認為籠式足球在中國的發展正體現了新世紀中國體育的發展趨勢,“如果說20世紀是競技體育世紀,那麼21世紀就是社會體育世紀。一個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對競技比賽金牌的熱情會趨於理性化,會更注重欣賞比賽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更追求參與的體驗。”

隨時隨地想踢就踢

在談到籠式足球的誕生與發展時,趙文杰表示這正體現了運動不需要約定俗成,隻需要回歸運動本身的特點,“競技體育、大眾體育和學校體育的相互滲透和交融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奧運項目可以‘軟化’成群體項目,民間體育可以‘包裝’為競技項目,甚至有的大學把中國鄉村的‘舞龍舞獅’都引入了體育課程。運動項目是可以根據需要而改造與變化的,乒乓球就是從網球變化而來,人們從雨天在室內餐桌上打網球開始的。上海南京東路承興社區把50年代盛行的‘弄堂游戲’(造房子、打彈子、滾輪子等)演化成社區‘多子大賽’品牌比賽,甚至吸引了外區市民和不少老外。現下流行的都市‘攀岩’,就是從野外爬山移植過來的。”

籠式足球的特點是隨時隨地有球踢,那麼“籠子”的設計也要本著以球為基,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進行完善。為此,世界籠式足球聯合會中國大陸地區常務副秘書長李建忠介紹說,為了能夠讓廣大足球愛好者,在風、雨、雪的天氣下也能夠隨時“想踢就踢”,“籠子”設計者們還想出了“籠式大棚”的妙招,使用膜結構將整個“籠子”包裹在內。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膜結構允許陽光透射,同時通過特殊的通風設計防止快速輻射升溫,膜結構可以起到很好的遮蓋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封閉的膜結構以及獨特的加熱系統能讓“籠子”保持在一個相對適合踢球的溫度。

此外,現如今大部分籠式足球場為移動裝配式的平頂結構,未來還將改平面為立體,如在大型商場、寫字樓的平台上搭建“籠子”,由於球場全封閉,既能保証人身安全,也能避免皮球掉落。

(責編:趙欣悅、張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