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綜合

備戰東京③|記者手記:平和辯証看金牌

林德韌
2017年11月17日09:01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原標題:備戰東京③|記者手記:平和辯証看金牌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手記:平和辯証看金牌——備戰東京奧運會系列調研稿之三

  新華社記者 林德韌

  參與記者:江紅、馬邦杰、張榮鋒、劉陽、劉旸、周暢、張逸飛

  “現在國內有一種把奧運冠軍等同於娛樂明星來對待和消費的趨勢,令人擔憂!”記者日前在進行“中國軍團備戰東京奧運”調研採訪時,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鐘秉樞的一席話引人沉思。他認為,淡化金牌意識,但不能淡化比賽斗志、拼搏精神,更不應淡化甚至降低奧運冠軍的榮譽等級,把代表著國家形象、民族精神的“奧運英雄”娛樂化、庸俗化,這與當今世界多數國家遵循的主流價值觀是背道而馳的。

  調研採訪中多位體育界專家、學者、教練、領隊強調:目前關於金牌價值觀的混亂,讓不少運動員、教練員感到思想茫然,無所適從,已經影響到競賽成績以及今后的訓練和備戰。

  “金牌至上”論曾讓我們品嘗了“重競賽輕群體”、偏離體育本質的苦果,而“金牌無用”論帶給中國競技體育的傷害也已經開始顯露。許多“帶兵打仗”的一線教練都強調:金牌的競爭是運動員全方位能力的比拼,多名競技實力相當的選手,誰能獲得最后的冠軍,往往拼的是心理素質,是意志力,是對金牌的渴望度。如果過分強調重在參與,比賽時心態過於放鬆,精神疲沓綿軟,那麼抵達金牌頂峰的“決勝一步”是無法完成的。

  在中國體育界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步伐之時﹔在中國軍團全員進入東京奧運會備戰周期之際,認真思考和厘清奧運金牌的意義、使命,凝聚共識,創新思想,對已經跌下“神壇”無處安放的金牌,重新給予它順應新時代需求的應有恰當位置,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

  我們曾經如此渴望金牌

  “中國什麼時候能派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什麼時候能派一支運動隊參加奧運會?中國什麼時候能舉辦奧運會?”著名的“奧運三問”曾讓中國人夢魂縈繞了一百年!對於出生和成長於物質和金牌都不缺乏時代的“90后”“00后”來說,可能有點無法理解他們的父輩、祖輩當年渴望金牌的執拗。

  是的,在那個積貧積弱時代,對於奧運會這一高端世界舞台我們隻能仰望羨艷,奧運金牌曾經是那樣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百年變遷,滄海桑田。當中國從奧運會邊緣看客,逐步成為奧運舞台弄潮兒時,回望前塵,恍若隔世。

  中國競技體育向奧林匹克舞台不斷邁進的歷史,也是中國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

  曾經,金牌是個閃爍的標簽,屢屢激發民族自強、國家進步的共鳴。金牌不僅僅是激勵、是自豪,更是民族精神和面貌在世界舞台上的正面展現。

  家中“50后”的父輩,對中國女排“五連冠”、許海峰射落中國奧運首金等引發萬人空巷的體育大事念念不忘。作為一名“85后”,記者對於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金牌選手,至今依然如數家珍。

  在很長一段時間,“奧運冠軍”常被媒體稱為“奧運英雄”,奧運金牌的光環成為人們追捧和敬仰的標杆。那時候的金牌承載著多重體育之外的重要使命,是中國人渴望民族自尊自強、國家繁榮強大的“金色”載體。

  北京奧運:金牌巔峰 轉型起點

  一屆“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之后,越來越多的“奧運英雄”出現在了中國奧運史冊上。伴隨和支撐金牌大豐收的,是改革開放30年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強大后盾。生活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的中國人開始從更多角度來審視“奧運金牌”的社會價值和歷史定位。

  “奧運金牌”越來越多,但項目發展不均衡、足球等集體項目整體羸弱的局面始終存在。

  “奧運金牌”越來越多,但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亞健康人群增多的新聞屢屢刺激著人們的眼球。

  “奧運金牌”越來越多,但中國人均體育設施數據在世界上的排名依然偏低,經常從事體育運動的人口比例也並不算高。

  這些並不樂觀的現實,都與中國在奧運競技舞台上的輝煌形成了強烈對比。在2008年奧運會之后,從前被金牌光芒覆蓋下的許多“隱憂”變成了“顯憂”。

  中國開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歷史進程,意味著原來的競技體育在體育系統中“一家獨大”的局面將一去不復返,更多的資源將被投入到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中。奧運爭光“塔尖上的輝煌”,也終將轉變為“塔基下的繁榮”。

  伴隨著這個轉型過程的,是社會思潮的更加多元和不同價值觀的激烈沖撞。“金牌至上”與“金牌無用”就是兩種極端對立的代表性觀點。

  “金牌至上論”認為一切優質資源都必須為奧運爭金的大目標服務。而“金牌無用論”則認為奧運金牌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不再有追逐的意義。

  在中國綜合國力快速提升大踏步走在偉大復興道路上的今天,奧運金牌的使命,又該如何順應時代發展升級迭代?

  新時代奧運金牌的新使命

  放眼國際,世界各大強國均十分重視體育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德國推出了“體育使德國更好”的全民運動,俄羅斯提出“重返世界體育強國”的口號,日本制定了“體育立國戰略”。

  在奧運層面上,英國對於奧運金牌進行了重點的政府投入,日本為了備戰東京奧運會,長時間以來著力培養適齡青少年運動員,對於獎牌榜上的座次虎視眈眈。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等體育強國也均有針對奧運會爭金奪牌的整體和局部計劃。

  競技體育成績、奧運會金牌,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方式之一,既反映了一個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的“硬實力”,又反映了一個國家在制度環境、歷史文化、價值理念等領域的“軟力量”。這也是當今被國際主流社會公認的價值觀點。

  一個國家的綜合體育水平,既體現在全民健身普及程度——塔基有多寬有多厚,又體現在奧運金牌數量——塔尖有多高有多尖。我們既要發展全民體育,又要奧運拿好成績。這是兩個戰場,這兩仗都要打贏。

  備戰東京奧運的戰鼓已經擂響,中國奧運健兒三年后在東京爭奪的,將不僅僅是簡單的奧運金牌。在關注“拿多少金牌”的同時,“用怎樣的方式拿金牌?”“金牌能給普通人帶來什麼?”等問題,也更應該被體育圈內圈外的人所重視。

  他們需要用符合體育規則和體育道德的方式追逐自己的夢想,與興奮劑、默契球等不良現象劃清界限﹔他們需要用精湛的技藝、勇於拼搏的精神去激勵各行各業的人們勇攀高峰,追求卓越﹔他們需要用健康、開朗、大方的表現傳遞中國聲音、傳播中華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現中國形象、講述中國故事﹔他們需要用人格魅力、榜樣力量去引領更多人們參與體育運動,進而提升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這些,才是新時代奧運金牌的全新使命。

  祝願備戰東京奧運會的新一屆中國軍團,夢想在心,責任在肩,使命必達!

(責編:楊磊、張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