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突破 重在普及(體壇觀瀾)

劉碩陽

2017年12月14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若要為田徑建造出一座堅實的金字塔,除了在專業體制內利用競賽杠杆等“常規操作”,也不妨在項目普及上多下功夫

    

  上周,隨著中國田徑年度工作會議的召開,2020年東京奧運會周期的備戰工作正式展開。在裡約奧運會周期內,中國田徑不僅在裡約奧運會中收獲了奧運會歷史最好成績,也於2015年成功舉辦了田徑世錦賽,而蘇炳添沖進男子百米10秒大關等突破更是令人驚喜。在新周期若想取得新突破,中國田徑還需找准發力點。

  在當今世界田徑版圖中,競走是中國的傳統優勢項目,中長跑是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國的長項,一些東歐國家擁有出色的投擲類選手,美國則在大部分項目均具備不俗的實力。

  中國田徑的未來發展,不妨從美國田徑汲取經驗。實際上,近年來運動員出國參賽、訓練的機會大幅增多,再加上外教的到來和國內教練的不斷進步,使得中國田徑選手在技術、訓練方法等方面與世界高手間的距離在不斷縮小。但在田徑文化、氛圍以及融入生活的程度等方面,中國與田徑運動強國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7月在鄂爾多斯舉行的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期間,曾有老田徑工作者感慨,二三十年前哪怕是學校的一場普通田徑運動會也會裡三層外三層地擠滿觀眾,而如今即便是全國錦標賽等高水平專業賽事,“堅守”在看台上的也往往是選手的隊友、親友等人。雖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這也多少從側面反映出田徑在國內影響力的式微。

  與之相比,田徑在歐美的普及程度則要高出一籌。今年夏天在倫敦進行的田徑世錦賽,即便是上午場的預賽“倫敦碗”內都涌入了五六萬名觀眾。與之對應的是田徑賽事的全民參與程度,在全年田徑室外賽季已經結束的秋冬季節,歐美等國的越野跑、路跑等賽事活動卻步入了最為頻繁的階段。雄厚的群眾基礎構筑起厚實的人才“塔基”,走、跑、跳、投等各種項目也得以涌現出大量有潛力的運動員。

  過往在大賽中屢創佳績,意味著中國田徑在部分小項中已經構建出足夠精致的“塔尖”,未來若要為田徑建造出一座堅實的金字塔,除了在專業體制內利用競賽杠杆等“常規操作”,也不妨在項目普及上多下功夫,至少在馬拉鬆項目中,群眾參與已經展現出熱情與潛力。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14日 23 版)

(責編:郝帥、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