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人民足球

新政“加碼”,中超還有看頭嗎

黃志陽
2017年12月28日08:4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政“加碼”,中超還有看頭嗎

  昨天,中國足協公布了關於2018賽季中超、中甲聯賽球員轉會注冊的通知,其中冬季轉會期從明年1月1日至2月28日,每家中超俱樂部的注冊外援數不得超過4名﹔每隊全年轉入的無年齡限制的內援、U21國內球員分別不得超過5人和3人。

  這些規定與足協上周頒布的一系列職業聯賽新政策相符,各家俱樂部也聞風而動,按照“加碼”的U23新政等規定加快引援和備戰步伐。不難預見,明年的中超聯賽將發生一定變化。

  U23球員身價又抬升

  根據最新的U23新政,中超球隊首發陣容裡須有至少一名23歲的球員,且整場比賽累計上場的23歲球員必須與整場比賽累計上場的外援人數相同。也就是說,23歲球員實際上場人次不得少於外援實際上場人次。

  這意味著明年中超賽場將出現更多年輕球員的身影,他們也成為今冬各隊引援的“剛需”,身價再度被抬升。數天前,廣州恆大隊宣布簽下鄧涵文、楊立瑜、唐詩3名“95后”球員﹔為了引進鄧涵文,恆大向北京人和隊“送”去了前國腳劉健以及一筆不菲的轉會費。本月代表國足征戰東亞杯且表現突出的小將韋世豪,也成了多家俱樂部追逐的目標,有傳聞稱他的轉會身價已被“炒”到1.5億元。

  國內某俱樂部一位參與引援的人士直言,眼下的轉會工作非常難做,“其一,好的23歲球員人數有限,我們相中的球員,競爭對手也在談,甚至不斷加價‘搶人’。其二,一些23歲球員的經紀人獅子大開口,開出的轉會費令人吃驚。”

  聯賽精彩程度下降?

  2017年,中超開始實行“每隊首發11人須至少有一名U23球員”的新規,有人曾擔心此舉影響聯賽的觀賽性。但統計數據顯示,整個賽季場均現場觀眾達2.38萬人,僅比去年下降0.02萬人/場,中超保持著亞洲最受關注足球聯賽的地位。不過,下賽季相關規定變為“U23球員和外援等量”,受其影響,中超還會精彩如昔嗎?

  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表示,此次U23新政是著眼於中國足球健康、規范、可持續發展,聯賽的精彩程度不會削弱,“(引進)大牌外援可以換來一時的精彩,但長遠的精彩需要國內球員水平的提高。而且,新政落地對16家中超俱樂部都一樣,不存在對誰不公平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U23球員進一步“上位”,部分年過24歲的年輕球員生存空間則被擠壓,或將面臨無球可踢的局面——如果某球員表現不太出色,但由於23歲球員的稀缺性,他可能在23歲時被“趕著鴨子上架”,而一旦過了23歲便被棄用。對此李毓毅認為,每個職業球員都要有上進心,否則就被淘汰,“另外,堅持這個政策,優秀的年輕球員將逐漸增多,市場供大於求,身價虛高的現象也會減少。”

  國安引援青訓兩手抓

  李毓毅表示,U23新政充分考慮了俱樂部的自身發展,“俱樂部一旦壓縮投入,要想保証科學合理的運營,培養新人是一種很好的舉措。”他以山東魯能隊為例,“今年魯能通過轉出自己培養的球員,獲得了一大筆收入。”換言之,足協制定新政的初衷也包括鼓勵各俱樂部完善青訓體系,增強“造血”功能。

  針對這種形勢,北京中赫國安俱樂部已提前布局,引援、青訓兩手抓。除保留巴頓、朱朝慶等新秀外,國安隊還引入了年僅20歲的前鋒寧偉辰,今年他們都有過中超出場紀錄。近期回歸國安的劉國博、從預備隊提拔的李思琦等人,也是明年可用的U23球員。在轉會市場上,國安將繼續物色新人,加強球隊的“板凳深度”。

  青訓領域,國安俱樂部日前與北京市教委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將在青訓人才選拔、體教融合、校園足球普及、女足等多個層面同時發力,投資總額達億元量級。國安還與北京億城BTV三高俱樂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國安U13梯隊並聯合培養13歲至18歲的小球員。上周末,國安的青訓合作網點國奧越野俱樂部也首次完成了U9、U10兩支梯隊球員的簽約。現階段,國安的正式后備梯隊覆蓋U20、U18、U16、U15、U14等年齡段,青訓體系漸成規模。

(責編:王超、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