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觀察:2022中國速度蓄勢待發
最高時速140公裡,彎道時身體的壓力接近於地球重力4倍,這就是鋼架雪車。
在奧林匹克滑行中心舉行的2018年平昌冬奧會男子鋼架雪車項目比賽中,中國選手耿文強順利完賽以總成績第13名的不俗表現,為中國冬奧鋼架雪車首秀畫上完美的句號 。
雪車項目補短板 尋突破
“贏雪上者,得天下”用這句話來形容冬奧會一點也不為過。在15個冬奧大項中,中國在雪上項目似乎始終是“看客”。但耿文強作為第一位登上鋼架雪車奧運舞台的中國選手,書寫了中國代表團冬奧歷史的嶄新一頁。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屆奧運會,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耿文強說,“我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就可以。”
來自內蒙古的耿文強曾經是一名專業跳遠選手。2015年,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參加跨項選拔,結果被鋼架雪車國家隊選中,轉行進入完全陌生的雪車運動。“是國家隊這三個字吸引了我。”他說,“能為國家征戰奧運會是我夢想。”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雪車雪橇項目因專業性強,危險系數高,場地要求嚴苛等特點在中國處於“待開發”狀態。直到2015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為雪車雪橇項目在中國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中國雪橇、雪車和鋼架雪車隊相繼成功組建,正式填補了中國在這一項目上的空白。
的確,兩年多的時間,從組建到參賽、完賽,中國雪車隊爭分奪秒,對隊伍而言已實屬不易。“過程是非常迅速的。”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雪車雪橇部部長胡潔感慨。
人才、場地雙重受限
“初期運動員選材非常困難,我們同樣經歷了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胡潔告訴記者。
我國目前雪車雪橇運動員大多是由田徑、舉重和摔跤等項目轉項,或是從省市體工隊的二線、青少年體校、大學生運動員中進行選拔而來,在人才儲備方面相比歐美國家較為滯后。
從2015年組建隊伍到“駛入”平昌冬奧,可以說中國雪車隊員的這一路是用他們“血肉之軀撞出來的”。胡潔表示,希望國內優秀的一線運動員可以轉項加入到雪車項目中來,積極為雪車項目注入新鮮血液,強大雪車隊伍。
在跨界跨項人才培養的大方向下,張培萌正式加入中國國家雪車隊,他的加入為中國鋼架雪車項目補充了新鮮血液。胡潔說:“張培萌是我們國家田徑的優秀代表,他轉到雪車項目對我們來講非常驚喜。因為他會帶動一批運動員去認知去了解這個項目,能讓更多的運動員加入到這個項目中去。”
人才的匱乏不僅是目前的一大難題,同時場地和器材也面臨著諸多限制。據了解,目前由國際雪車聯合會認証的標准賽道在全世界僅有15條。由於雪車雪橇運動其獨特的運動方式和場地的特殊性,成為在我國在這項運動發展道路上的一顆巨石,難以得到普及。
對此,胡潔說:“國內條件太有限了,我希望會有一些社會力量幫助我們建立一些模擬或不標准賽道,這樣的話能夠讓這項運動在青少年人群中普及。”
正視差距 2022再出發
本屆平昌冬奧會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前最后一屆冬奧會,同時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前的一次“練兵”。此次中國在雪車項目上的突破,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我很想取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冠軍。”耿文強說,“但是2022年離我們還很遠,我還是想現在努力做好自己吧,把自己強大起來在提以后的事情。”
的確,中國的鋼架雪車雖然進步迅速,但要想躋身世界一流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我國體育領域跨項跨界選材的成功代表,耿文強或許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在取得突破的同時更應該正視差距。本屆冬奧會只是中國冰雪運動發展的一次“模擬考試”,前方的路仍面臨著諸多困難與考驗。
“目前還沒有達到目標,我們真正的目標是要完成2022北京冬奧會,但對於我們的運動員來講,還是有差距的。”正如胡潔所說,“韓國選手的奪冠對我們是很大的激勵,我們也會朝著心中的目標不斷努力!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