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2018年平昌冬奧會

四年后我們怎樣辦得更好

白志標 孫嘉暉
2018年02月26日08:35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四年后我們怎樣辦得更好

2018年平昌冬奧會昨天落幕,開幕以來的16個競賽日從冰上到雪上讓世界感受到了冰雪運動的魅力。作為人口不足160萬的江原道,其下轄的江陵市和平昌郡是本屆冬奧會的兩個主要場館集中地。與北京一樣,韓國也是首次舉辦冬奧會,從開幕到閉幕,從賽場內到賽場外,平昌冬奧會爭議不斷。那麼,本屆冬奧會對4年后的北京冬奧會有著怎樣的借鑒意義呢,本期三言二拍特邀北京冬奧組委赴平昌冬奧會實習計劃團秘書長楊佔武來作一探討。

■本專題策劃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偉勝

■本專題撰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白志標 孫嘉暉

■本期特邀嘉賓

北京冬奧組委赴平昌冬奧會實習計劃團秘書長 楊佔武

能說平昌冬奧會

成功嗎?

白志標: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從賽事本身說,除了因為大風導致雪上多個項目延期外,都是順利完賽,更沒有發生運動員嚴重受傷甚至傷亡事故,所有比賽場地、場館均經受住了嚴寒,保質保量地承接了比賽,也沒有因為建設或天氣問題導致無法使用,不像溫哥華冬奧會時因為天氣太熱以至於雪流成河,而且在頒獎方面也算是創新,基於天氣太冷頒獎都統一到了一個地方進行,從這些方面看無疑平昌冬奧會是成功的﹔但從組織來說又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媒體班車的運行,間隔太長、候車點分散、站牌無英文顯示等,再如短道速滑賽場連續引發對裁判判罰的質疑等,所以可謂是毀譽參半。

楊佔武:從我的角度看,這屆冬奧會無疑是成功的。我是在鳳凰雪上賽場擔任場館經理助理,而且是提前來到平昌,所以也見証了這裡一些場地的建設。就拿鳳凰雪場來說,這裡有6片不同的比賽場地,在場地修造方面還是非常有其獨到的地方,就是修造這些場館時不教條地考慮本國公司,而是從場地高標准角度出發讓有能力的國際公司完成,而且按場地來分別招標。過去我們以為很多雪上項目無法開展是自然條件不行,比如說雪少,但實際上有了人工造雪后雪已經不是問題,真正的關鍵是缺乏高標准場地。缺乏高標准場地你就很難培養出頂尖水平的選手。韓國隊這次雖然沒有達到預定金牌目標,但無論是速滑還是雪車都成績很好,除了熟悉場地外,更主要的就是在高標准的場地上訓練。此外,這次使用了大量的臨建、雪場道路不硬化而鋪設棕櫚皮墊等都是很好的創意。

孫嘉暉:首先,我想強調的是,《三言二拍》欄目就是一個評彈大會,也可以是當下流行的《吐槽大會》,但目的不在於吐槽、抹黑,而在於擺事實講道理,讓我們明辨是非,從中獲取教益。老實說,本屆冬奧會世界各地的記者遭遇的最大困難,不是平昌零下十幾攝氏度的低溫,而是場館的分散、組織的不暢以及交通安排的不合理,帶來的精力和時間的巨大損耗,這和低溫條件下的“身體失溫”沒有什麼區別。因此,不少老記吐槽,來到平昌才知道,裡約奧運會還不是最差的。

平昌冬奧會在媒體運行這一環節的確沒有體現出與國際接軌的一面,主新聞中心位於平昌,而媒體村在江陵,兩地相距45分鐘車程,還經常堵車。更要命的是,媒體巴士司機基本不會英語,車上也不配備志願者,沿途不報站,站點車牌無明確指示這是哪一站,往返兩趟班車的站牌居然在百米開外(且無人指引)。加上廣為詬病的冰上項目裁判判罰尺度不一,對東道主有偏頗之嫌等問題,也為這一屆在韓國舉辦的冬奧會減分不少。

怎樣才算是合格東道主?

楊佔武:東道主其實非常不好當,不僅要讓本國人民滿意,而且還要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和政府官員、游客等滿意。我覺得合格東道主滿足這麼幾個條件吧,第一是,舉辦奧運會是一件慶典活動,讓本國人民感受到的是一場歡樂、榮譽,國外游客體驗到良好的服務,運動員教練員等獲得專業而滿意的保障﹔其次,賽會既要讓影響盡可能做大,還要盡可能做到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第三,充分展示所在國的民族文化、歷史等人文內容﹔第四,能做到公平、公正。

白志標:做好東道主,我們過去的理解似乎是更多強調針對外地來客的,做到讓客人給個滿意的評價才是好的東道主。楊佔武老師的話開拓了我們的思路,其實東道主不僅要讓客人滿意,還要讓自家人開心,不過這一次我覺得韓國在這方面做得同樣是一半一半,當地人確實把奧運會當作一個大節日,奧林匹克廣場每天都是人山人海,而且基本都是全家男女老少齊上陣,從而讓這裡天天都是購物狂歡日,此外這裡天天有韓國文化表演﹔但對於到冬奧會的客人而言還是不盡如人意,比如找不到車、司機聽不懂話、吃飯看不懂菜譜,因為到處都顯示的是韓文。另外,平昌冬奧會的氣氛不甚濃郁,市民除了熱衷觀賽外,基本不參與冬奧會的其他事務,不像北京奧運會那樣可以做到“人人參與,人人有責”。街頭甚至很少看到冬奧會的宣傳推廣和招貼畫,略感冷淡,熱度不夠。

孫嘉暉:當好東道主我想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熱情待客,二是專業辦賽,三是賽出風格,四是彰顯文化。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中國人的待客之道就是熱情、友好。當然,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還需要有專業團隊把比賽辦好,志願者培訓、媒體服務和交通服務是重中之重﹔按照國際奧委會認定的競賽手冊辦賽,應該不會有大的出入。

當然,在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力主推動的節儉辦奧運大背景下,絕不是不計代價、大把花錢才是好的東道主,而是按照國際慣例,合理、規范利用現有資源,達標即可,再輔以中國人的熱情好客,即可成為完美東道主。平昌冬奧會在媒體服務、交通運行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這也為北京冬奧會提供了一個教訓和范本,一屆奧運會成功與否,最后很大程度是由媒體說了算,可見,媒體輻射全球的影響力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冬奧會能學到什麼?

白志標:我最明顯的感受有兩點,第一,舉辦奧運會是展示國家形象、民族文化等的一次絕佳機會,那麼是否就是舉辦地整體英文化?平昌冬奧會盡管讓大多數國外的運動員、教練、媒體等找不到北、吃不好飯,但大家都有一個感慨,那就是韓國人固執地讓所有人感受其獨有的文化元素﹔第二,這次平昌組委會除了交通讓人吐槽外,在其他方面還是讓人感受到其用心,如媒體村的安檢隻需要証件識別,並不設立針對行李等的安檢設備,還有兩個場館集中的奧林匹克中心區的做法也值得借鑒,即觀眾可以隻買外圍門票進入園區,到各個展台購物、體驗等,而在其中的各個比賽場館門口則又設立了票証檢驗口,方便持証人員和觀看比賽的觀眾進入。

孫嘉暉:我感觸最深的是,韓國人將自己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奧林匹克無縫對接、融合、弘揚、發展。對於一個隻有5000多萬人口的國家來說,韓國在弘揚本國傳統文化方面不遺余力、精益求精,甚至到了居安思危的地步,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態度。

另外,雖然平昌和江陵沒有做到滿大街飄彩旗,奧運的氛圍似乎不夠,但當地百姓自得其樂,生活照舊,不擾民成了本屆冬奧會的一大主題,這也是韓國人樂於花錢走進賽場觀賽的重要原因,畢竟,平昌冬奧會的票房大部分還是需要本國人拉動的。在韓國,我們幾乎找不到一個開展得很差的體育項目,他們幾乎是全能型體育國家,體育場館設施、體育文化、校園體育做得都非常好,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體育人口比例很高,才有更多人懂得體育、熱愛體育、參與體育,冬奧會才不會缺乏觀眾。看看場場都是門票緊俏的“高需賽事”花樣滑冰,從頭到尾,大量記者都無法拿証件進場,說明比賽的火爆狀況。

楊佔武:與兩位的感受不同,我更多是從場地來考慮。如我前面說的,最值得我們借鑒的是平昌冬奧組委在場地建設方面的做法,除了前面我說的場地修建外,這次組委會在冰場的制冰師邀請上也是很能觸動我們。大家也知道一般都是從歐美請制冰師,平昌組委會的做法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邀請來那些冰雪體育強國的制冰師,而是很明確哪些國家的可以請,哪些國家的一定不能請,之所以這樣就是為了做到盡可能公平。假如是從美國、挪威等這樣冰雪體育強國請來制冰師,那麼毫無疑問這些國家就能獲得來自制冰師的各種關於冰面的信息。另外平昌冬奧會還能讓我們的組織工作中避免和完善這裡出現的問題,比如在鳳凰雪場的空中技巧場地,奧林匹克大家庭的看台就建低了,這都給我們將來的工作以提示。其實,每次辦賽組委會都會有考慮不周的地方,每屆都會出現問題,我們實習最大的價值是在我們舉辦過程中盡可能完善,避免過去出現的問題再出現。

(責編:王超、張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