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的年代記憶
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到“全民健身”“健康中國”國家戰略,50多年來,全民健身不斷增強新的活力,健身方式更加多元,健身場地更加豐富,全民健身引領人們走向健康幸福。
五十年代
難忘廣播體操
說到全民健身,對於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郭建忠來說,帶給他的不僅是強壯的身體,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如今已經六十有余的郭建忠不僅身體很好,而且人也非常開朗。用他的話說,這都與堅持健身分不開。
對他來說,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每天做工間操,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廣播體操。“那時,每天固定的時間,不管是干部、工人,還是老師、學生,大家都會在一起做廣播體操。像我們工廠,有塊很大的操場,廣播操的音樂一響,大家就像聽到召喚一樣,紛紛跑到操場。有的單位沒有操場,就在樓道裡、辦公室裡做操。甚至連在農田中耕種的農民,也會在地頭上三五成群的做操。”對於廣播體操,郭建忠有著特別深刻的記憶。
除此之外,郭建忠回憶,當時他們車間有兩個用來擋門用的石鎖,后來被喜歡健身的小伙們用來練習力量。當然,他也是其中的一員。以至於有一段時間,工友們每隔不久都會自發地舉行舉石鎖比賽,以舉得數量多者為勝。此外,每年單位舉行的運動會更是喜歡健身的人們展示的舞台,拔河、短跑、投擲、跳繩……雖然比賽項目不多,但是為了取得好名次,每天下班后,總能看到為比賽進行鍛煉的人。
前兩年,郭建忠退休了。退休在家的他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健身。每天到家附近的公園走上一圈,下午和曾經的同事去打場羽毛球成了他固定的健身項目。除此之外,夏天游泳,冬天每逢周末去爬爬山。在他看來,這些運動不僅健身,更健心。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郭建忠還計劃著學學滑雪。他說:“年輕的時候我學過滑冰,后來因為工作忙就很少滑了。現在雖然歲數大了,但總還是想學點什麼,所以我也想學學滑雪,體驗一下在雪地馳騁的感覺。
八十年代
百姓運動形式欠豐富
“兒時印象中的全民健身應該就是廣播體操、運動會,還有天橋下扭秧歌的爺爺奶奶了。”這是85后北京姑娘李馨然印象中的全民健身。
李馨然自幼在父親的影響下十分酷愛運動,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籃球都有所涉獵。李馨然說,那會兒上學的時候,感覺班上的女生都不太愛運動。初中體育課上的800米是大家最恐懼的事情,可能是因為有運動底子,800米對於她來說並沒有那麼恐怖。到了高中,沒有接受過籃球、足球業余訓練的李馨然,竟然成了班級女籃、女足比賽的主力。“雖然我們的成績一般,但是重在參與嘛。”李馨然說。
在李馨然的記憶中,廣播體操和運動會佔據了她大部分的全民健身記憶。她回憶說,那時候作為工間操和課間操,廣播體操絕對是最紅火的項目,人人都參與其中。而運動會更是大家最期盼、最熱鬧的記憶。參與的人提前好幾天就在操場加練,沒有參賽項目的就肩負起寫宣傳稿的重任。運動會是體現班級凝聚力的最好時刻。
如今,全民健身蔚然成風,公園、廣場、小區空地上,廣場舞、交誼舞、健身氣功、太極拳、柔力球各類健身隊伍讓人目不暇接。
李馨然說,感覺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大家開始重視健身,整個城市的運動氛圍也更濃厚了。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成了全民健身的踐行者,每天在微信裡比拼走路步數,周末約著一起打球,人人都在為了健康、為了高品質的生活而堅持健身。“我特別喜歡清晨公園裡的健身場景,充滿正能量。我家附近有個紫竹院公園,每天早上特別熱鬧,聽說各支健身隊伍都是輪流使用場地,因為大家的健身需求太強烈了,要充分使用場地的每一分鐘,可見全民健身有多火爆。”
六十年代
游戲就是最好的運動
健身在當下已經是非常火熱的一個詞語,一項日常要進行的全民活動。但是在六零一代人的眼中,年輕的時候似乎還沒有那麼重的健身色彩,也沒有對自己日常的運動做出這樣一個定義。今年54歲的蘇雲霞出生於1964年,她說:“現在的這些晨跑和晚練是那時候我們上下學路上的交通方式。”
六十年代,公共交通遠沒有今天這樣發達,因此走路和騎車上班就成了他們日常的“健身方式”。蘇雲霞說:“我們在上學的時候還是有很多運動的,比如女孩子一下課就非常喜歡去跳皮筋和跳房子,回家的時候也和胡同裡鄰居家的小孩子一起跳。”
除了跳皮筋外,還有很多都是蘇雲霞記憶深刻,並因此練就的一身童子功。她說:“除了跳皮筋,還有就是像滾鐵環和抽陀螺。原來都是坑坑窪窪的土路,所以想要掌握鐵環不倒也是一門技術。而陀螺也不像現在市面上賣的那種帶燈的,都是需要自己用小刀去慢慢削陀螺,而且需要保持它一直旋轉並且去撞別人的陀螺。”
六十年人的童年似乎在各種有趣的游戲中度過的,扔沙包、踢毽子、斗雞等各種活動,每天在快樂中保証了很強的運動量。
蘇雲霞說:“之前我們沒有每天或是每個星期規定的運動的時間和運動量,體質也比現在同齡人要好很多,現在想想真的是每天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就一直在動,也不知道累。可能是現在物質生活要比原來好太多,大家每天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汽車代替了走路和騎車,運動的時間就變成了規定的任務去完成。”
蘇雲霞現在也是如此,因為開車上下班,她就堅持在每天飯后散步半個小時,保証自己的身體健康。
九十年代
追逐流行 興趣為主
最近孫磊的朋友圈更新得很勤快,外面熱浪滔天的時候,他不是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就是在泳池裡暢快自在,朋友給他點贊評論說他這是“要邁入健身達人的行列”。其實吳磊一大部分原因是為了躲避酷暑,健身房和游泳池成了他的避暑勝地兼運動場。“我入夏以來一直在減肥,身邊很多朋友都辦健身卡,在他們的影響下我也辦了,畢竟健身房的器械齊全,還有教練可以指導。”
1998年出生的孫磊相較父母那一輩接觸到新鮮事物更多,周邊的環境也更好,隻要他想玩隨時都可以玩起來。孫磊說:“我們家是三代同堂,我小姑姑沒結婚時我們都是住一起的,小時候都是姑姑帶著我玩。我記得我們家裡有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為了哄我,姑姑帶著我在胡同裡打羽毛球、踢足球,還對著牆打乒乓球,這大概是我最初的運動記憶了。”
隨著年齡漸長,孫磊見識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受動漫的影響他愛上了車模和戰斗陀螺,家裡的車模一個又一個的買,在家人看來都一樣的東西,到他那裡卻是各不相同,玩得多了他甚至能聽出馬達聲音的不同。戰斗陀螺的數量也是以堆計算,院子裡放個圓形的大塑料盆,喊上一個小伙伴就能變陀螺競技場,打得難解難分。孫磊說:“那段時間動漫太火了,我同學都受影響玩陀螺、車模。”
有一陣子周邊興起了輪滑熱,胡同裡的孩子幾乎都在玩。孫磊過生日時也收到了叔叔送的輪滑鞋和爸爸買的滑板。隻要放學回到家中,書包一扔,拿起滑板或換上輪滑鞋就在家門口練習,和胡同裡孩子比賽誰跑得又穩又快。“胡同的路面不平,練習輪滑時沒少摔,磕破了也不在意繼續玩。滑板后來又流行一種中間一個滾軸連接前后兩個板的,我又買了一個,沒多久就學會了,放學后這成了我的必玩項目,直玩到天黑才會回家。”
七十年代
盡情釋放孩子的天性
對於上世紀70年代末出生的那批人來說,“健身”這個概念其實是在成年之后才漸漸進入自己的意識中。
北京39歲的建材城經理劉健說,雖然自己現在是個比較執著的跑步愛好者,屬於健身人群中的一員,但他意識中的健身其實只是“玩”,尤其在他的青少年時期,大家對於體育運動的喜愛完全是出於天性,並不像現在有些人是為了健康或體型才去健身,“現在有點太功利主義了”。
劉健小時住在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附近,小學三、四年級,他“瘋”了一般地迷上乒乓球,那時很多男生也都和他一樣,大家書包裡除了書本外,乒乓球拍、乒乓球是必備的。“那時我們一下課就把課桌清理干淨,中間豎起鉛筆盒當球網,在小小的課桌上打上個幾分鐘也覺得滿足,痛快極了。”劉健說。
為了打乒乓球,那時的孩子想了很多辦法,父母單位的活動室、胡同街道的大石台、家裡的八仙桌……隻要能打球的地方和資源,都被他們開發和利用起來。“那時沒有現在這麼多電子產品和玩具,大伙兒比的就是球拍、球鞋這樣的運動裝備,我就攢了好久的錢買了一隻紅雙喜的乒乓球拍,每次拿出來時滿足極了。”劉健對那個物質還相對匱乏的年代中的歡樂總是難以忘懷。
除了條件不如現在外,劉健覺得那個年代的孩子還是幸福的,“那時我們的壓力真的不大,沒有現在孩子這麼多的課外班要去上,大家除了上學外,課外有很多時間可以聚在一起出去瘋玩。”而最重要的是,家長、學校對於孩子們參加體育運動的態度也是開明、開放的,隻要自己不過分,大多都是默許和支持的。
“除了打乒乓球,我也踢足球,當時土場、砂石場地較多,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不過隻要自己不吭聲,父母也不會過多指責和干預。這要放在現在,還真說不好啥情況。”他說,自己是幸運的,雖然沒有享受富裕的物質,但畢竟有過相對自由的童年,可以盡情釋放孩子的天性。
零零年代
體驗更多新潮運動
“我們這一代感知全民健身可能更多是來自學校體育吧,因為都還在上學。”來自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密雲中學高一的學生廉正,生於2002年,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還不忘拿著足球“耍酷”。“好踢、快樂、開心,感覺踢球特別帥,我從小打乒乓球,后來到了初中老師發現我有足球天賦,就讓我加入學校的足球隊。”廉正說。
“我們學校的特色項目是足球,所以我們每周都有訓練課和理論課,有來自校外的教練指導,就算是在高中也能保証每周至少有一次鍛煉的機會。”去年廉正還和伙伴們參加了“奧運城市杯”京津冀校園足球邀請賽,為期三天的比賽裡他結識了很多新朋友,也看到了大家運動的熱情。“我知道北京還有很多學校發展冰雪項目,像是旱地冰球、越野輪滑、花樣滑冰、冰壺等,我們的很多同學都會打。”
“00后”的健身更多是和學校結合在一起,學校發展哪項運動,就自然接觸得多一些。除了在學校運動,廉正還會在每年的寒暑假和父母出去旅游,在旅游的同時開闊眼界,體驗更多的運動,“我去青島的時候看到了帆船帆板,一問才知道那裡很多學生在玩。冬天的時候去黑龍江亞布力,看到了那麼壯觀的滑雪場,也讓我覺得跟北京完全不一樣。”
此外,廉正也非常喜歡參加青少年的體育賽事,他覺得賽事給人的震撼和成長是多方面的。他認為在比賽中,那種熱烈緊張的氛圍除了能讓運動員受到鼓舞,增強體育鍛煉的熱情,而且鍛煉抗壓能力,對人生也大有裨益。“尤其是青少年賽事對全民健身的帶動作用其實是很大的。通過青少年賽事,不光觀眾能感受到運動的魅力,愛上體育,其他同學幫我們加油,也融入了運動中,家裡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因為我的緣故現在變得比我還懂球,變成了全民健身的一員,所以全民健身的群體通過這樣的賽事能夠不斷壯大。”廉正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