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體育產業

亞運之城走向國際體育名城系列報道之二

廣州體育持續成功的秘決:訓科醫學”四位一體

2018年09月20日13:59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廣州體育像經久不熄的火焰,也像嚴絲合縫運作的精密機器。除了層出不窮的人才涌現、基層教練的辛勤付出之外,嚴謹的科學體系更像看不見的絲線,將一粒粒珍珠串聯在一起,最終呈現出光彩奪目的成品。

在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偉倫體校)這個廣州體育的搖籃,我們似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訓、科、醫、學四位一體的機制。

偉倫體校承擔著廣州體育大約80%以上的訓練任務。10人次的奧運金牌、7人次的奧運冠軍,廣州所獲的16枚雅加達亞運金牌中,偉倫貢獻10枚。廣州代表團獲得的省運會金牌當中,偉倫走出的運動員獲得的金牌數佔到了59.7%。難怪有人說,想要了解廣州體育,偉倫絕對是繞不過去的第一站。

文化學習

提高運動員教育訓練質量

“訓、科、醫、學”的機制,實際上就是訓練、科研、醫療、學習。前三個關鍵詞可能相對好理解,但運動員的學習也被提到與前者相提並論的高度,似乎就讓人感到有些新奇。

“我們的運動員在參加省運會之前,都必須參加文化課的考試。如果考試通不過,那這個運動員連參加比賽的資格都沒有。”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訓練競賽處處長張永春告訴南方日報記者。據了解,目前學院運動員文化學習成績達到天河區屬學校水平,組織運動員參加省運會賽前文化考試,通過率達100%。

提高運動員文化教育質量的意義在於,運動員可以更好地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理解教練員的意圖。如果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是解決青少年運動員就學、就業渠道暢通的問題,讓運動員、家長免除未來步入社會的后顧之憂,從而更好地投入日常的訓練之中。

“過去我們有些教練員可能認為文化課和競技體育沒有太大關系,對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不是太關心,但是現在他們會主動去監督孩子們的學習情況,甚至請老師來給跟不上進度的孩子補課,整個良好的氛圍已經形成了。”張永春介紹說,“這也就解決了過去一直存在的學訓矛盾的問題。”

其實,偉倫早在2004年就已經升格為學院,填補了廣東大學院校不再辦大專體育層次的空缺,使運動員能按教育的規律和掌握知識的規律成長。據悉,近4年來該院就有529名運動員學生通過自主招生考試,163名運動員學生退訓后順利轉到高職學習。

聯合會診

全方位保障科學訓練

在這裡,每周一都有一次例會——訓、科、醫、學工作例會。在這個工作例會上,各專項部負責人、教練員、科研和醫務人員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為18個重點項目配備科研和醫務專職人員,在訓練強度監控、運動技術、生物力學、心理調節、營養調控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撐﹔加大投入為訓練單位建設體能訓練中心,配齊設施設備和專職訓練師,對各運動隊進行專項體能訓練。

偉倫人把這個會議生動地比作醫生的“會診”。有了常態化的“會診”,疑難雜症自然能夠迎刃而解,也不會有太多長期積累而得不到解決的問題。

這裡是連續3個周期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的學校,也是挂牌的國家隊訓練基地之一。“全國大概有15個挂牌的國家級訓練基地,我們在市一級裡是唯一一家。”張永春說。每年冬訓,擊劍、跆拳道等國家隊都會來到這裡,這充分說明了偉倫的訓練保障條件很不錯。

“訓、科、醫、學”的四位一體在這裡原本就不是被割裂的,廣州體育科學研究所在學院就有專門設點,科研團隊為運動員制訂營養健康菜譜、跟蹤減重運動員身體狀況。體能教練為隊員進行體能測試和訓練,通過專業的“鷹眼測試”將隊員生理指標及時反饋給教練員,幫助教練員根據運動員疲勞程度和運動量情況有的放矢地調整訓練安排。

8月2日,省運會女子甲組籃球決賽前一天的半決賽中,廣州隊遇到強敵深圳隊。廣州隊雖取得勝利,但連日征戰的隊員早已疲憊不堪。正是學院為隊伍配備的隨隊醫生在賽后的晚上給每一名隊員拉伸、按摩……為隊員恢復體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按摩從晚上8時持續到11時,醫生們的手都在不停地顫抖。”醫生羅杰回憶說,“看到今天的成績,一切都值得。”

奧運跟蹤

人文關懷塑造家的情懷

通過不斷加強、改進和優化青少年訓練和后備人才培養模式,偉倫培養出來的運動員成為廣州市參加省運會、青運會、全運會、奧運會人才的主要來源和支撐。

向下,教練深入各區體校、俱樂部為運動員基層培養和選材扎根﹔向上,做好大賽參賽和奧運跟蹤保障工作,為運動員爭取大賽機會施肥。可以說,偉倫為廣州體育打通了“任督二脈”。

優秀人才在這裡涌現,他們從廣州隊進入省隊,未來也許成為國家隊的一員。但從這裡走出去的運動員,永遠都能在這裡找到家的感覺。

記者在學院採訪張永春的時候,他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我這個電話就是個熱線,誰都可以打。不光是學院裡的一些事情,包括家長想了解孩子生活訓練的情況,也會給我打電話。”他笑著說。

說到這裡,記者不得不說一下“奧運跟蹤”這個特別有含義的詞匯。所謂“跟蹤”實際上還是保障,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運動員在訓練、生活包括家庭各方面的問題,全方位地為運動員排憂解難。對於運動員,尤其是進入國家隊的高水平運動員來說,與家人聚少離多可能是常態,常年的訓練、比賽佔據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學校的工作人員和教練員就主動擔當與家長、運動員的溝通樞紐。

“像蹦床的李丹,前一段時間生了孩子之后准備復出,我們盡自己所能幫她解決一些顧慮。之前雷聲家庭上的一些困難,學院也出了力。國家隊有些事情可能是解決不了的,這些事情廣州作為娘家人都會盡力而為。”張永春說,“最重要的是,要讓運動員和家人的心是暖的。”

有了“訓科醫學”四位一體的科學保障體系,再加上人性化的“奧運跟蹤”服務,偉倫體校名副其實成為廣州建設國際體育名城關鍵而不可或缺的一環。

南方日報記者 朱小龍

通訊員 陳建族

(責編:楊磊、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